③当受试物是有限水溶性物质时,不适于对EC50 进行定量测定。本方法不适用于直接干扰藻类生长测定的物质。
④试验开始的3d 内,对照组藻细胞浓度至少应增加16 倍。
⑤因挥发损失的受试物不得超过20%,如果已(或可能)超过,则应在密闭瓶内,在较低的标准产量下进行试验。
⑥除非受到受试物的理化性质或生物特性的限制,浓度设置应做到,在某一浓度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长率没有显著下降,而且另一浓度时,96h 的生长抑制应高于50%。
⑦在试验室最好使用推荐的藻种类,以利于提高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若选其他种类应在试验报告中写明方和说明理由。
6.数据和报告
(1)数据处理
将测试液和对照组中细胞浓度与受试物浓度、测试时间一起制表。绘制每个受试物浓度和对照组的细胞浓度平均值与时间关系得生长曲线。可用下面所推荐的方法确定浓度效应关系。
① 浓度的换算:把显微镜视野计数结果换算为细胞浓度N:

式中:N——每瓶试样中藻的浓度(个/ml);
Cs——计数框面积(20mm*20mm);
Fs——πr2 (视野面积);
r——测量的视野半径值(mm);
n——视野数;
Pn——n 个视野藻细胞数累加值。
② 生长曲线下面所包围面积的比较:生长曲线以下的面积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A——生长曲线以下的面积;
N0——t0 时刻每毫升藻液中的细胞数;
N1——t1 时刻每毫升藻液中所测得的细胞数;
Nn——tn 时刻每毫升藻液中所测得的细胞数;
t1——试验开始后第一次计数的时间;
tn——试验开始后第n 次计数的时间。
每一受试物浓度细胞生长抑制的百分率IA 是对照组生长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AC)与每个受试物浓度生长曲线下面所包围的面积At 之差计算得到。见下式:

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或半对数概率之上,绘制IA 与相应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若在概率纸上绘制的点可以拟合为一条直线,或可假设为一个正态分布时,应给出经计算所得的回归线。
可过IA=50%的点画一条过回归线且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该线与回归线的焦点所对的浓度值为EC50 值。为了准确表示此值与本计算方法的关系,建议使用符号EbC50 表示。在本方法中,指定用EbC50(0h-72h)表示在24h、48h、72h 测定的EbC50 值。其他EC 值如EbC10 也可以从绘制的相应浓度曲线得到。
③ 生长率比较:对数生长期藻类平均特定生长率(μ)用下式计算:

平均特定生长旅也可以用lnN 对时间的回归线的斜率导出。
用每一受试物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所得到的生长率下降百分数对对数浓度左图,可直接从图上读出EC50。为了表明此项EC50 是由该方法求出的,建议采用符号ErC50 表示。必须标明相应测定时间,如相对于24h 和48h 的试验值用符号ErC50(24h—48h) 表示。
注意:生长率是一对数项,生长率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量的较大变化。EbC 和ErC值在数值上是不可比的。
(2)结果评价
糟了生长抑制毒性评价的分级标准见表5-3-2。
表5-3-2 藻类生长抑制毒性分级标准

(3)编写报告
报告应包括试验名称、目的、试验原理、试验的准确起止日期,以及:
1)受试物:名称、来源、成分表达式、批号、纯度等级、理化特性数据。
2)受试生物:名称、来源、室内培养号和株号、培养基、培养方法。
3)试验条件:
①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期,试验持续时间。
②温度。
③培养基组成。
④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溶液的pH 值,若观察到pH 值偏差大于1 个单位应给出解释。
⑤用于溶解受试物的溶剂和方法及测试液中溶剂浓度。
⑥光强和光质。
⑦测试浓度(实测值或规定值)。
4)试验结果
①每一个测试点上每瓶中的细胞浓度和测试细胞浓度的方法。
②细胞浓度的平均值。
③每一浓度的时间—生长曲线图。
④浓度效应曲线图。
⑤EC50 值和计算方法。
⑥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
⑦其他的观察效应(如细胞色泽变化、形态大小变化、粘连或聚结情况、死亡情况、抑藻或杀藻效应等)。
5)结果讨论。
附录 B
(规范性文件)
溞类活动抑制实验
溞类是枝角类(Cladocera)的通称,在分类上属节枝动物们(Arthropoda),甲壳动物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opoda),双甲目(Diplostraca),枝角亚目(Cladocera)。溞类广泛分布在淡水中,海水中种类较少。据调查,我国共有淡水溞类136 种。溞类是水体中初级生产者(藻类)和消费者(如鱼类)之间的中间环节,能滤食水中碎屑和菌类,对水体自净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鱼类的天然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