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微生物菌剂本身含有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应用对象中卫生学微生物指标产生影响,须对终产物进行病原微生物以及卫生学微生物指示菌的检测。
5.2.2.1 对终产物中的卫生学微生物指示菌进行检测及评价。
5.2.2.2 如投放的微生物菌剂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则须对终产物检测该病原微生物在单位容积中的数量浓度及致病性强弱等。
5.2.2.3 针对终产物进入环境后,就是否诱变产生新的有害生物以及是否会增强原有生物的危害性做出预测和评价。
5.3 使用环境信息评价
微生物菌剂在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为目的的使用过程中,使用环境的状态以及使用过程的管理等就微生物菌剂可能对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产生的影响起着相当的作用。因此,须对微生物菌剂在构筑物内使用以及在开放环境使用等的各类信息作出相关的评价。
5.3.1 构筑物内使用信息
5.3.1.1 构筑物的一般描述(材质、形状、结构、体积等)。
5.3.1.2 构筑物的安放地点及其周围环境的描述,特别是周围可能存在的敏感区域的描述。
5.3.1.3 微生物菌剂使用和处置的相关操作程序。
5.3.1.4 明确所有微生物菌剂的进料点和可能的释放点。
5.3.1.5 构筑物的安全隔离措施和效果。
5.3.1.6 微生物菌剂容器搬运、保存、处置程序。
5.3.1.7 操作人员的工作活动状况和安全防护措施。
5.3.1.8 操作(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以及实施记录等。
5.3.1.9 废弃物(包括终产物)的处置计划、实施记录等。
5.3.1.10 微生物菌剂使用过程中泄露的应急措施,事故应急计划。
5.3.2 开放环境使用信息
5.3.2.1 使用的目的和方式
5.3.2.1.1 开放环境使用的描述,包括目的、过程以及可预见产物等。
5.3.2.1.2 日期及使用的计划时间,包括频率、持续时间等。
5.3.2.1.3 使用方法及程序的描述。
5.3.2.1.4 使用投放的数量、浓度等参数。
5.3.2.1.5 使用地开放环境中对其他非使用目的的各类活动的干扰。
5.3.2.1.6 使用及其各个环节中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5.3.2.1.7 使用后使用地点的处理、处置计划方案。
5.3.2.1.8 在使用结束后拟采取的消除或灭活的方法。
5.3.2.1.9 以前类似使用的信息及结果,尤其是在不同尺度和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使用信息。
5.3.2.2 现场环境和背景
5.3.2.2.1 使用地的地理位置(必要时,加GPS 定位)及标记描述。
5.3.2.2.2 使用现场与人类和其他重要生物群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上的接近度。
5.3.2.2.3 使用现场与周边重要生境、保护区域以及环境敏感区空间的距离,生态类型的接近度。
5.3.2.2.4 使用地附近的人口密度及其分布等。
5.3.2.2.5 使用地周围以使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居民的经济活动。
5.3.2.2.6 使用现场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的气候特点。
5.3.2.2.7 使用地地理学、地质学及土壤学方面的特点。
5.3.2.2.8 使用地周边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包括作物、家畜和迁徙物种。
5.3.2.2.9 对可能受影响的目标生态系统及非目标生态系统的描述。
5.3.2.2.10 将接受微生物菌剂的自然生境与建议释放地点进行的比较。
5.3.2.2.11 微生物菌剂的使用及其释放可能会对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展计划。
5.3.2.3 开放环境使用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3.2.3.1 所使用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存活、传播或作用的环境条件描述。
5.3.2.3.2 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进入环境后发生遗传变异的能力。
5.3.2.3.3 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进入环境后其有害性是否会产生影响(宿主范围、致病性、传染性、毒性、过敏性等影响)。
5.3.2.3.4 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在环境中的生活史。
5.3.2.3.5 微生物菌剂对使用地土著生物群落结构的可能破坏或改变情况。
5.3.2.3.6 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及其代谢产物进入环境后是否会产生新的有害生物。
5.3.2.3.7 微生物菌剂所含菌种及其代谢产物进入环境后是否会增强原有有害生物的危害性。
5.3.2.3.8 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或生物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5.4 其他信息
为了全面了解微生物菌剂,体现评价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后续管理的需要,在展开上述评价工作的同时,应对微生物菌剂在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为目的使用时的一些其他信息作出评价,如控制、废物处理和紧急反应计划,产品信息等。
5.4.1 监测、控制、废物处理和紧急反应计划
5.4.1.1 监测技术
5.4.1.1.1 微生物菌剂所含各种菌种详细的分类鉴定技术资料阐述,以及跟踪和监测其影响的检测手段方法。
5.4.1.1.2 对所阐述的微生物菌种分类鉴定技术以及跟踪监测方法,进行监测技术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靠性分析。
5.4.1.1.3 针对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特点,提出检测的持续性、频度等建议。
5.4.1.2 释放的控制
5.4.1.2.1 为避免和/或减少微生物在释放地点或指定使用地点以外的区域内扩散,建议或需要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等。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