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垃圾处理费率的制定原则
1)、充分考虑居民承受能力
尽管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都会产生垃圾,但是一直以来,垃圾处理都处于财政模式下,垃圾生产者尤其是居民不需要直接缴纳垃圾处理费,或者说垃圾处理费被财政模式隐性化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不仅使得垃圾处理费由隐性转向显性,而且在垃圾处理量与垃圾处理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支付关系,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然而,由于垃圾处理产业具有公用事业的显著特征,垃圾处理费费率和征收必须考虑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博士的研究表明,在美国部分实行生活垃圾计量收费的社区,生活垃圾费年支出约占家庭收入的0.15%至0.5%,瑞士、法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生活垃圾费年支出也占家庭收入的0.3%以上。从居民承受能力的角度看,浙江省垃圾处理费费率制定可以参照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并结合本省实际来修正现行的垃圾处理费费率。
2)、提高价格敏感度
消费者的消费敏感性取决于某一项消费额度对于其总收入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很低,消费者对消费数量和价格的注意力将会非常小,也就是说对这一项消费敏感度不够。如果全省城市垃圾处理费年支出以家庭年收入的0.3%来计算,按人均年收入15000元计算,人均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支出应为45元。目前各地已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远低于上述标准,故很难激励消费者自觉进行消费过程中的垃圾减量化,也难以通过收取到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来维持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正常费用支出,更谈不上对垃圾处理所造成的二次污染的环境补偿 。
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是一项价格机制,在垃圾处理领域引入价格机制的目的在于利用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杠杆来优化资源配置,贯彻实施现代垃圾处理理念。然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除了要有充分的信息之外,价格的弹性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目前,以人头、户、营业面积等为单位的计费方式,实际上并没有在垃圾处理量和费用支付之间建立直接联系,不仅很难真正做到弥补处理成本,实现成本与收益的对称,而且这样的计费手段并不能改变人们的垃圾产生与排放倾向。
3)、弥补垃圾处理成本,保证处理企业的合理盈利
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首要目的是弥补垃圾处理成本,保证垃圾处理企业的正常盈利,因此,垃圾处理费费率的核定中,垃圾处理成本与适当的盈利是垃圾处理费费率核算的当然基础。垃圾处理成本的核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垃圾处理成本的决定因素较多,不仅取决于垃圾处理投入资源的价格,而且垃圾处理要求与成本之间将呈现较为复杂的正向关系。二是在垃圾处理市场化条件下,垃圾处理中的许多环节将由独立核算的垃圾处理企业完成,政府只是与它们形成买卖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将很难完全获得垃圾处理服务的成本信息。
另外,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的初期阶段,要注意循序渐进,区别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制定涉及居民的收费标准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投入状况和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可先按照补偿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环节成本的原则核定,并根据居民的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对非居民的收费标准可按照补偿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成本,并有合理盈利的原则核定。
5.1.3 垃圾处理费费率的核算模型
总体上看,垃圾处理费费率等于垃圾处理费总额除以纳入垃圾处理费核算的垃圾数量,可以把垃圾处理费的费率表示为:
其中P表示垃圾处理费费率,为垃圾处理费总额,数量上等于垃圾处理总成本,RI与NPE分别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垃圾处理企业的非价格效率,Q是垃圾处理量。RI-NPE是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与非价格效率的提高后,对垃圾处理费费率进行调整的系数,调整的目的在于使得垃圾处理费费率实现动态化,以更符合实际价格变动趋势和垃圾处理领域的效率提高。 表示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推进程度,其取值范围为 ,随着该项制度的完善和到位, 将逐渐增加,影响 的最重要因素是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比例和收缴率。
目前,垃圾处理费的主要计费方式是以户、人头、营业面积等作为计费手段,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这种计费方式对于减少核算、计征成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样的费率核算方法并没有对垃圾处理成本在实际的垃圾处理量上进行分摊,不仅切断了垃圾处理费用的支付与垃圾处理量之间的直接联系,弱化了价格机制对于垃圾处理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而且也造成了垃圾处理领域的代内不公。因而,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垃圾处理费费率的核算应该按照本文提出的费率模型进行改革。
5.2 建立和完善垃圾处理费征收机制
自从2002年浙江省全面推进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以来,垃圾处理费的征收一直存在收缴比例不高的严重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垃圾处理费征收机制的缺陷是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瓶颈,因而完善征收机制在实践操作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5.2.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缴费意识
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涉及到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环境异常复杂,缺乏天然的欠费惩罚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更需要广大民众的配合和支持。我国的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垃圾处理一直都是实行居民不付费的“财政模式”。由不收费到收费,居民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就是在环保意识极强的西方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实施也经历了较长的完善期。在推行一项新的收费制度中,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缴费意识是这一制度有效推行的首要环节。比如,德国在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过程中,进行了六个多月的针对广大民众进行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报纸、黑板报、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通过举办以垃圾处理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对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增加公众对于垃圾处理的认识,减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推行成本,提高公众的缴费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