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填埋区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带火种的垃圾进入场区,易造成填埋区火灾。
4.1.4本条规定场区内道路应畅通,交通标志应规范清楚,方便垃圾车辆快速进出。交通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色》(GB2893)和《安全标志》(GB2894)的要求。
4.1.5本条规定维修机械设备应注意的事项。
4.1.6本条规定电机工作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10%,电压过高会降低设备寿命,甚至会烧毁电机。
4.1.7不熟悉本岗位机械设备性能和运行情况,易发生事故;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也易损坏机械设备,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4.1.8应在指定的、有明显标志的位置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及药品,以备突发事故或意外事故急用。备用的防护用品及药品应定期检查,必要时应更换、补充。
4.1.9本条所要求配备的器具和设备主要包括铁铲、编织袋、疏通管道专用工具及绳梯、安全带、安全帽、防毒面具等。
4.2填埋场卫生
4.2.1本条要求应由专人负责填埋区各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持设备完好,干净整齐,消除场区蚊蝇孳生地。
4.2.2本条对出场垃圾车做出了规定,应进行必要冲洗以保持干净,在特殊时期,防止病毒、病菌传染扩散应进行消毒处理。
4.2.3根据经验,一般应在未成蝇前消杀,如在傍晚时分,在蚊蝇生长繁殖区域有针对性消杀,一周两至三次,就能达到较好消杀效果。各填埋场可根据自身要求及地理、气候等多方面条件,摸清蚊蝇繁衍规律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消杀方案。同时,对场区内使用消杀药品做出了原则规定。
4.2.4目前所采用灭蝇、灭鼠药物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影响,药物管理应符合远离办公、生活场所,单独房屋存放、专人保管等危险品管理规定。
消杀机械主要有台式和背式两种,各填埋场应根据情况选用。一般来说,小范围的用背式较好,大范围的用台式的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4.2.5本条规定了消杀人员在配药和消杀过程劳动保护的具体措施。消杀作业应有明确规定,如喷洒药物过程应与现场填埋作业人员保持20m以上距离,药物不得喷洒到人体和动物身上等安全作业要求。
4.2.6本条规定应保持场区干净整齐,绿化美化,消除蚊蝇孳生源,树立文明生产形象。
4.2.7本条规定填埋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恶臭物质扩散。
4.2.8本条要求每年对员工进行一次体检,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疾病。
5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5.0.1本条明确了填埋场应具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垃圾填埋场涉及的突发事件包括场内突发事件和社会相关突发事件。场内突发事件主要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环保、卫生事故,或机械设备故障等情况;社会相关突发事件则是填埋场服务区发生的、与填埋场乃至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有关的、存在潜在环境污染危害等负面影响的事件、事故、状况。
5.0.2制定填埋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的基本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等。
制定填埋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服务范围及生活垃圾排放情况、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降雨、洪水、台风、潮汛、地震等)、重大社会活动、市政设施设备条件(道路、交通条件等),相关垃圾处理设施布局、规模及工艺特征,等等。
5.0.3填埋场公布的社会相关突发事件报案联系方法应包括:受理机构名称、联系电话,以及必要的其它信息。
5.0.4本条所说的特种垃圾是指突发事件中产生的非生活垃圾,其中部分垃圾理化性状不明或特别,不宜直接填埋处置,需做进一步处理。
突发事件特种垃圾临时堆场的规模、结构及占地面积应因地制宜,根据备选应急预案及其工艺技术路线确定
5.0.5本条强调填埋场在对发生的突发事件作应急处置时,应及时向上级部门、相关部门报告或通报相关情况,必要时还可向社会公布事态进展情况。
5.0.6事故调查应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且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5.0.7大部分突发事件单靠填埋场一家是难以应对的,因此建立协同应急处置机制非常必要。协同组织形式包括与相关部门、机构共享信息资料;与专业运输企业统一运输工具调度;与其他垃圾处理设施互补产能、互换设备,等等。
6资料管理
6.0.1将各类原始记录和技术资料分门别类归档有助于填埋场规范化管理和稳定运行,同时为新填埋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6.0.2本条对资料管理台帐的范围和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
垃圾填埋统计量:填埋处理量既是反映处理场产能、产量的基础数据,又是核准完成任务量、计算处理费的依据,必须确保统计的准确性。垃圾处理量须有主管(监管)部门(或其代理人)认可。有条件时,填埋场处理量统计系统应与上级主管(监管)部门(或其代理人)管理系统联网。
填埋作业记录:作业记录首先要说明填埋场作业按填埋规划和作业计划要求展开的,做好倾卸区域、摊铺厚度、压实情况、覆盖情况、垃圾密度、覆土厚度、垃圾暴露面、边坡坡度、垃圾堆体高程、垃圾堆体沉降、降水、垃圾堆体内渗滤液水位、防渗衬层完整性等工作记录,保持记录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记录应字迹清晰、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及时、签名齐全、不得涂改;记录不得用铅笔和圆珠笔书写,记录空白栏目应划去。
污水收集、处理、排放记录:包括污水收集的数量、水质,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水和出水水质,排放的水量和排放管道的运行维护情况,等等。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