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本条规定多台机械及现场工作人员在同一作业面作业时的安全距离。
5本条规定填埋作业完毕,应及时清理作业机械上的杂物,保持干净。机械设备应按要求进行日常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6操作人员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和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易发生事故。
2.3.4填埋管理
1本条对填埋场各岗位操作人员完成本岗位工作提出基本要求。
2山谷型填埋场应对裂隙、溶洞及其腔型结构充填密实;对填埋物中如桶、箱等大件物品应破碎,避免填埋气体局部聚集。
3填埋作业区设置固定或移动式屏护网,目的是防止纸张、塑料飘散。
4此条为保障参观人员安全的必要措施。
5填埋作业现场有人捡拾废品不仅影响填埋作业,而且还会损坏设施,甚至会发生人员安全事故。
2.4防渗和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
2.4.1防渗系统
1本条为填埋场必须防渗的强制性条文,从防治填埋区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和防止地下水渗入填埋区两个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2本条是对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结构的要求,本条规定根据天然基础层的地质情况以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分别选择天然粘土衬层、单人工合成材料衬层或双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衬层。并对不同类型的防渗结构的性能提出了基本要求。
3本条是关于设置衬层渗漏检测系统的要求。为了加强填埋场防渗系统的安全有效性,要求单复合衬层及双人工衬层均需设置具有导电介质的渗漏检测层,以加强运行期及封场后填埋场的安全管理。
4本条所规定的渗滤液导排系统是防止渗滤液渗漏的有效手段,除了降低衬层渗透系数和防止衬层破损外,降低填埋场内渗滤液液位,减少渗透压力,有效地减少渗滤液对衬层的渗透压力。
2.4.2渗滤液收集处理
1本条规定了渗滤液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应包括的设施。设施可根据实际综合考虑进行适当简化,如结合地形设置台阶型自流系统,可设置泵房。
根据国外实际工程的经验,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导流系统设计中在导流层管路系统的适当位置(如首、末端等)宜设置清冲洗口,以保证导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
2本条规定了盲沟设计的要求。
规定导渗管宜采用HDPE管是考虑该材料对渗滤液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渗沥液对CaCO3有溶解性,从而可能导致导流层堵塞,因此规定导渗层石料的CaCO3含量。
对于石料,原则上宜采用砾石、卵石、碴石。由于各地情况不同,砾石、卵石量严重不足,可考虑采用碎石,但应增加对土工膜保护的设计。
规定导渗管的最小管径要求主要考虑防止堵塞和今后疏通的可能。
关于导渗层的渗透系数,参考英国标准,渗透系数不小于1.0×10-5cm/s。
关于导渗管的开孔率,规定应保证强度要求。英国标准规定开孔率应小于0.01m2/m,主要是保证强度要求。
导渗管的布置尽可能呈直线,为保证疏通设备的运行,导渗管的转弯角度不应大于20°,导渗管的连接不需要密封。
3本条是关于集液池(井)设计原则规定。
4本条是关于调节池容积的设计原则规定。条文中的“渗滤液产生量”应按多年(一般20年)逐月平均降雨量计算。
5本条规定了渗滤液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的原则要求,并对常见的渗沥液处理工艺方案进行了说明。强调根据排放去向采用相应处理措施。渗沥液处理应先考虑经适当预处理(应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的指标值)后送往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不具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场条件时也可建设达标排放的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水质应根据受纳水体的要求确定。
在降雨量小、蒸发量较大的地区,经计算,渗滤液也可进行回喷处理,以减少处理量,降低处理负荷,加速填埋场稳定化和提高填埋气体产率。
2.5地表水和地下水收集系统
2.5.1地表水收集
1本条规定填埋区外地表水排走系统设置要求及排走途径。
2填埋区地表水也应通过各级台阶的排水沟和竖沟排走。
3本条规定应定期对地表水进行检测,有严重污染的地表水不得排入自然水体,应作为渗沥液处理;有较多泥沙、杂物的,要经沉砂处理。
4本条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导排不畅降低填埋体的稳定性、与渗滤液混合后增加渗滤液的处理压力。
5本条为保证雨、污水顺畅导排的原则性要求。大雨和暴雨期间,排水系统易出现问题,应安排专人值班,来回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组织人员处理,确保排水畅通。
2.5.2地下水收集
1地下水应通过场底收集系统排除场外,不得与渗滤液混流,以减少渗滤液处理量。
2地下水监测结果对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意义重大。本条是对填埋场运行期间内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检测的要求。
2.6填埋气体导排处理系统
2.6.1填埋气体导排
1本条将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气体导排设施及严防火灾和爆炸作为强制性条文。
2填埋气体收集井内管道连接顺畅,利于气体收集。
3对填埋气体收集系统气压、流量等基础数据定期监测可找出产生气体的规律,为改进和完善气体收集系统提供依据。
2.6.2填埋气体处理
1条文中的“主动导气”是指采用抽气设备连接气体导排管道进行导出气体的方式。应结合封场工程采取竖井(管)等措施进行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避免填埋气体爆炸事故的发生。
2本条是对填埋场区内甲烷气体浓度的规定。
3本条主要是关于甲烷减排的要求。
2.7填埋场封场
2.7.1封场设计
1本条规定了填埋场封场的前提条件。
2本条说明封场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对封场系统主要设施的要求。
3本条为保证填埋场封场后堆体的稳定性要求控制封场系统的坡度。封场坡度包括顶面坡度和边坡坡度,边坡宜采用多级台阶进行封场,台阶高度宜按照填埋单元高度进行。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