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每日填埋作业完毕后应平整、压实并及时用低渗透性的材料(软土或经选择的建筑渣土等)覆盖。作业完成后如逢大雨,应在覆盖面上铺设防雨薄膜。
5填埋作业现场应有专人负责指挥调度车辆。填埋场作业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填埋区夜间作业必须设置必要的照明措施,工作人员必须穿反光背心。
2.3.3填埋作业机械
1填埋场主要工艺设备应根据日处理垃圾量和作业区、卸车平台的分布、参照下表选用。

2填埋作业前对作业机械应进行例行检查、保养。压实机、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作业机械作业前重点检查内容:各系统管路有无裂纹或泄漏,各部分螺栓连接件是否紧固,各操纵杆和制动踏板的行程、履带的松紧程度是否符合要求,压实机压实齿有无松动现象。运转过程发现异常时,应立刻停机检查。
3填埋作业机械斜面作业时应使用低速挡,严禁横向行驶;靠近边坡作业时,填埋作业机械周边距边坡距离应大于1m;场底填埋垃圾厚度达3m以上方可采用压实机进行压实作业。
4两台填埋作业机械在同一作业单元作业时,前后距离应大于10m,左右距离应大于1m。填埋作业机械前、后2m、侧面1m内有人时,不得启动、行驶。
5填埋作业完毕,应及时清理填埋作业机械上垃圾杂物,并做日常保养工作。
6填埋作业机械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填埋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操作。
2.3.4填埋管理
1填埋作业各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持证上岗,了解有关处理工艺,掌握本岗位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运行维护、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工作职责与工作质量要求。
2对填埋物中的可能造成腔型结构的大件垃圾应进行破碎。
3在填埋作业区设置固定或移动式屏护网,并对飘离作业面的轻质垃圾随时清理。
4场外人员应经许可并在管理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填埋区参观。
5填埋场场区内严禁捡拾废品。
2.4防渗和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
2.4.1防渗系统
1填埋场必须具备防渗措施,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2填埋场应根据填埋区天然基础层的地质情况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选择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或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和其它渗滤液流经或储留设施的防渗衬层,具体结构和材料要求应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规范》(CJJ17)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的规定。
3填埋场应设置防渗衬层渗漏检测系统,以保证在防渗衬层发生渗滤液渗漏时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
4填埋区防渗系统应铺设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确保在填埋场运行期间防渗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不大于30cm,定期疏通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
2.4.2渗滤液收集处理
1渗滤液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包括导流层、盲沟、集液井(池)、调节池、泵房、污水处理设施等。
2盲沟宜采用砾石、卵石、碴石(CaCO3含量应不大于10%)、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等材料铺设,结构应为石料盲沟、石料与HDPE管盲沟、石笼盲沟等。石料的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10-3cm/s,厚度不宜小于40cm。HDPE管的直径干管不应小于250mm,支管不应小于200mm。HDPE管的开孔率应保证强度要求。HDPE管的布置宜呈直线,其转弯角度应小于或等于20°,其连接处不应密封。
3集液井(池)宜按库区分区情况设置,并宜设在填埋库区外部。
4调节池容积应与填埋工艺、停留时间、渗滤液产生量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等相匹配,应采取封闭等措施防止恶臭物质的排放。
5渗滤液应处理达标后排放。应优先选择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方案,排放标准应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99)中的指标。不具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条件时应建设配套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
2.5地表水和地下水收集系统
2.5.1地表水收集
1填埋场应实行雨污分流并设置雨水收集排水系统,分区填埋作业应采取有利于雨污分流的措施。未填入垃圾的填埋区及局部停止填埋作业超过一年的区域应采取雨污分流措施。填埋区外地表水必须通过各层锚固HDPE膜平台外侧截洪沟和总截洪沟收集排走,不得流入填埋区。
2填埋区内地表水应及时通过排水系统排走,不得滞留填埋区。
3对地表水应定期监测,有污染的地表水不得排入自然水体,应经相应处理后排走。
4地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地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
5填埋场各个系统应保证能及时、有效地导排地表水。定期维护检查地表水系统设施。大雨和暴雨期间,应有专人值班,巡查排水系统的排水情况,发现设施损坏或堵塞应及时组织人员处理。
2.5.2地下水收集
1填埋区地下水收集系统应保持完好,地下水应顺畅排出场外。
2对地下水应定期进行监测。当发现地下水水质有被污染的迹象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发现渗漏位置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
2.6填埋气体导排处理系统
2.6.1填埋气体导排
1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严禁填埋气体自然聚集、迁移等,防止引起火灾和爆炸。
2填埋气体收集井不断加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维护,保障井内管道连接顺畅。
3填埋气体收集系统的气体压力、流量等基础数据应定期进行监测,对各个填埋分区及填埋气总管应分别监测。
2.6.2填埋气体处理
1填埋气体的处理应立足于综合利用,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主动导出并采用火炬法集中燃烧处理。未达到安全稳定的旧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