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应由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管理部门规定;
3 运输单位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核准的处理地点后,应取得受纳场地管理单位签发的回执,交送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查验。
3.3 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管理
3.3.1 将建筑垃圾用于回填、堆山造景、围海造田等工程的单位,应向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管理部门审批和统一调度安排,同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当地环保部门审批。
3.3.2 建筑垃圾受纳场应按选址、建设、运行、关闭、封场、跟踪监测、场地再利用等程序进行管理。
1 建筑垃圾受纳场的管理单位应配备人员实施现场管理,并如实填报《建筑垃圾处置日报表》;
2 建筑垃圾受纳场达到预定受纳量时,应提前一个月向管理部门申报停止受纳;
3 建筑垃圾受纳场封场工程应报请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3.3.3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并经相应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
4 收集、运输与中转调配
4.1 源头收集与减量
4.1.1 建筑垃圾减量应从源头抓起,源头减量应遵循如下要求:
1 通过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物耐久性,延长使用年限;
2 通过改进和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减少建筑垃圾产量;
3 通过规定合理的拆迁拆除程度化制度,切实有效的提高建筑垃圾的分类利用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建筑垃圾的产生;
4应优先考虑建筑垃圾的就地利用和回收。
4.1.2 建筑垃圾应按产生源不同,采取分流收运方式。建筑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和泥浆应分流收运。
4.1.3 建筑垃圾应根据末端处理方式需要,逐步实现不同的分类收集。卫生填埋收集区域可分为有害垃圾、其它垃圾两类;回填收集区域可分为渣土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三类;资源化处理收集区域可分为可回填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其它垃圾四类。
4.1.4 建筑垃圾收集时严禁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混入。
4.2 陆上运输
4.2.1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型式和载重量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工程渣土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式货车;
2 装修及拆迁垃圾运输宜采用载重量5~15 t的密封式货车;
3 工程泥浆运输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 t的密封罐车。
4.2.2 建筑垃圾运输车厢盖应采用机械密闭装置,开启、关闭时动作应平稳灵活、无卡滞、冲击现象。
1 厢盖与厢盖、厢盖与车厢侧栏板缝隙不应大于30 mm;
2 厢盖与车厢前、后拦板缝隙不应大于50 mm;
3 卸料门与车厢栏板、底板结合处缝隙不应大于10 mm。
4.2.3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容貌整洁、外观完整、标志齐全。
1 车辆车窗、挡风玻璃、反光镜、车灯应明亮,无浮尘、无污迹;
2 车辆车牌号应清晰、无明显污渍,距车牌15 m处应能清晰分辨车牌上的字迹;
3 车厢厢体、厢盖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凹陷和变形。车厢外部锈蚀或油漆剥落单块面积不得超过0.01 m2,总面积不得超过0.05 m2;
4 车辆底盘无大块泥沙等附着物,轻轻敲打时,应无块状泥沙等污渍脱落。
4.2.4 建筑垃圾装载高度应低于车厢栏板高度,装载量不得超过车辆额定载重量。
4.2.5 车辆装载完毕后,厢盖应关闭到位,并检查车厢卸料门锁紧装置,保证锁紧有效、可靠。
4.2.6 车厢液压举升机构及厢盖液压、启闭机构的液压部件各结合面无明显渗漏(10 min内未成滴或渗油面积不大于200 mm2)。
4.2.7 运输单位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保证车况完好。
4.3 水上运输
4.3.1 建筑垃圾运输船外观要求参4.2.3条。
4.3.2 建筑垃圾水上运输宜采用集装箱运输形式,不具备条件的可采用散装运输形式。
4.3.3 船舶长度、宽度、吃水、船舶最高固定点距水面高度等技术参数应满足水运航道的限制条件。
4.3.4 采用集装箱运输形式,集装箱的环保应达到如下要求:
1 集装箱的造型设计应该美观大方,外表应该保持整洁;
2 集装箱在制造工艺中要求做到后盖门能够紧密闭合,防止垃圾散落;
3 集装箱内箱应保持平整,减少垃圾残余量,便于清洁。
4.3.5 采用散装运输形式,建筑垃圾表面应有效封盖,垃圾不得裸露和散落。
4.4 转运码头
4.4.1 建筑垃圾转运码头总平面布置应遵循水域岸线管理和陆域规划红线的规定,并参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关于“垃圾、粪便码头”设置标准的内容,合理布置。
4.4.2 建筑垃圾转运码头的结构型式应根据自然条件、材料来源、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
4.4.3 建筑垃圾转运码头应根据船舶运输形式选择装卸工艺。
1 采用集装箱运输形式应配备集装箱桥式起重机、专用叉车和专用运输车等;
2 采用散装运输形式宜配备卸料平台和散装卸料机构等。
4.4.4 建筑垃圾转运码头辅助及配套工程应包括供配电、给排水、消防及环境保护设施等。
4.4.5 建筑垃圾转运垃圾码头宜设置一定数量的永久观测点,定期观测码头在施工后期和使用期的沉降、水平位移及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