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是前者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调查小队首先实地调查了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各环节,在全面了解北京市城市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状况的情况下,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对该系统展开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分类回收 废品 北京
一、 名词术语界定
城市生活垃圾 通常与城市工业废弃物区别,指由居民生活消费、日常办公产生的废弃物。在本文中,主要强调居住区的垃圾。
垃圾分类投放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垃圾时,应将垃圾按照本地区的要求做分类贮存或投放入桶(箱) 。
废品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从各类途径回收的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品。
生活垃圾管理系统 指生活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转运、分选和处理的过程。
废品回收系统 垃圾中有用的部分从开始被分选出到最终成为生产资料被再利用的过程。
分选 对混合的垃圾进行分拣,并回收其中有经济价值的部分。
垃圾楼 密闭式清洁站的俗称。
二、 主体阐释
1998年北京市的拾荒者群体通过媒体引起了公众尤其是北京市民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对于一个正全面走向世界的首都城市,北京市政府开始着手考虑,继续以“游击队”为主体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式,是否是经济高效的和符合现实条件的。作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环保行动之一,北京市政府掀起了垃圾投放分类的热潮:在政府的号召下,学术界也针对垃圾回收,介绍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提出各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和财政支持下,公众也曾一度对垃圾分类投放活动热情高涨,与此同时,以地球村为代表,各民间社会组织也积极宣传并在特定的社区实施了垃圾分类投放制度。
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如今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学术界、政界以及社会公众的普遍共识,但是作为资源回收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垃圾分类并未达到政府宣传和公众预期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体系的现状究竟如何,效果到底怎样,问题何在,前景如何,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对这些问题作一个系统的阐释。
三、 现状描述
3.1北京市生活垃圾现状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北京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所具有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2005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14710吨(537万吨/年),2004~2005年餐厨垃圾日产生量约为1214吨(44万吨/年),厨余垃圾是北京市垃圾的主要成分,占到总量的60%左右。
其中,可回收部分如纸类、塑胶、玻璃、金属等废废物在居民区生活垃圾中的占有一定比例。据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会统计,2006年北京市废品回收量达到163.8万吨,比2005年增长7.3%,其中包括纸张36.4万吨,废金属86.8万吨,废塑料16.8万吨,废玻璃7.7万吨。
而除去居民自行截留回收的一部分废品(有价值的垃圾,如废旧电器等)外,北京市投放到垃圾桶内城市生活垃圾组分表如下:
表 1城市生活垃圾组分 北京市 2006年
注:1.报告来源:北京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委托)
2.依据《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 3039-95)规定,以上采样数据均不包含居民自己回收的那一部分垃圾(废品)。
3.2国内外生活垃圾组分对比
图表 1 城市生活垃圾组分 美国2003年
图表 2 城市生活垃圾组分 北京市2006年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东西方消费观念以及饮食习惯差异等原因造成了东西方城市生活垃圾的组分差距相当之大,我们拿北京和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组分对比来说明这一点。
通过图表1和2,对比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和美国城市生活垃圾 的组分,可以看出,在北京生活垃圾中占了63%的厨余垃圾在美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仅占到24%,塑料垃圾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当,在美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以纸张垃圾为最多,占到36%。由此可见,北京市的垃圾产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不能一味套用西方的经验和理论,需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3国际生活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方式简介
图表 3 国际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分类回收方式
国际较成功的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体系按照分类程度分成了三类:一类是德国、日本型,要求居民明确细分,减少后面的工作量;二类是以美国为代表,主要是大类粗分,即将生活垃圾简单的分类为办公垃圾(纸张废品比较多),餐饮垃圾(有机垃圾比较多)还有居民垃圾等;第三类是完全混倒,除中国外,还有韩国、新加坡等国采用。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制度叫做路边回收,被一些人称为是最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方法。美国人选取这样的分类方式有着合理的理由:细分后的垃圾需要多辆车或特殊的多节车来运输,运输成本高;由居民分类减少管理运行成本的同时增加了居民的执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