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分类投放
深入社区之前,通过市政管委和商务局的访谈,我们已经了解到北京市的垃圾投放分类的实际效果不如宣传,所以为了能得到更为保守的数据,我们的选取了各单位推荐或者是媒体宣传较多的先进社区做为调查对象:海淀物资回收公司推荐了恩济里小区,地球村推了建功南里,从宣传中找到了昌平区的诸单位……我们调查组最终选取了人大校园、阳春光华、小南庄、荷清苑小区、双榆树、知春里、恩济里、建功南里、东关南里、十三陵管理局家属区和沙河镇南一村等十个小区(单位)和一个村庄做了详细的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格2所示。
表格 2小区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状况调查结果列表
注:其中的恩济里小区为海淀物资回收公司推荐的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示范小区,2004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绿色社区论坛"上,恩济里社区作为创建绿色社区的典型案例在论坛上作了大会交流并获得二等奖。建功南里为地球村推荐社区,是全国首家垃圾分类及废品回收系统基地。东关南里为昌平区最大的社区之一,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评选的“金牌社区”。
虽然早已有一定心理准备,但是调查所见的仍然令我们十分失望。仅以各示范小区而言:在恩济里小区,我们亲自带上手套、口罩翻查了其中28组垃圾桶,发现每组的3个桶中都至少有1个桶是空的,各组垃圾桶中有半数以上仅使用了其中1个桶,而且有5组的垃圾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4组桶外有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我们还发现许多地方原本为防止垃圾腐烂恶臭扰民而特别设计的桶盖被故意打开(由于桶身高大,桶盖打开后很难关上),询问住户才了解这是热心的居民为了鼓励垃圾入桶而特意准备的;在昌平区我们看到了,昌平区政府已经要求所有小区的统一刮去垃圾桶上的分类标志,取而代之以“请将垃圾入桶……”;在作为农村实行垃圾分类典型的沙河镇南一村,我们一连问过数位居民,他们竟然全都不知道垃圾分类的事情……
图表 5 东关南里被更改了标识的垃圾桶
3.5.3 转运及预处理
图表 6 垃圾处理流程
生活垃圾的转运过程大致分为垃圾箱-垃圾楼-清运车-处理场四个主要环节,垃圾经过了各个环节分拣处理,具体体现为:在垃圾箱中的垃圾经过拾荒者或者保洁人员的分拣,不做特殊的处理;被运到垃圾楼的垃圾,部分实现压缩,并加入某些化学药剂,达到除臭和加速分解的目的,最后实现均匀混合;在垃圾楼中未被压缩的垃圾大多会在装车的过程中进行压缩和除臭处理,确保在运输过程中垃圾良好的密闭性,以避免垃圾的二次污染;到处理场的垃圾大部分以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少量以厨余垃圾为主的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焚烧法则主要处理一些有机成分多、热值高的垃圾。
目前,北京市的垃圾楼主要使用压缩集装箱式、不压缩集装箱式、罐式(压缩搅拌存储一体)三种垃圾转存设备。与之相配套的是两类垃圾清运车:集装箱式垃圾清运车和压缩式垃圾清运车。集装箱式垃圾清运车直接将由垃圾楼压缩装箱的垃圾集装箱运往处理场,压缩式垃圾清运车自身配有压缩装置,可以将罐式压缩存储机处理后的垃圾运走,也可以直接回收垃圾袋中的垃圾。
3.5.4 终端处理设施建设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根据2003年12月份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介绍,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所占比重分别为89.6%,5.8%和4.6%。与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相对应的垃圾处理设施分别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堆肥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厂。
至2006年底,北京市共拥有23座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其中包括:6座生活垃圾转运站,13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座生活垃圾堆肥厂,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总设计处理能力为15710吨/日,总设计筛选能力为1960吨/日 。据北京市发改委2007年4月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介绍,北京市目前的生活垃圾实际处理能力为10350吨/日,其中堆肥800吨/日(占总处理能力的8%),焚烧220吨/日(占总处理能力的2%),填埋9330吨/日(占总处理能力的90%)。
近年来,北京市也积极倡导在生活垃圾大类粗分的基础上,利用生化处理的设备和菌种进行厨余垃圾的就地处理。部分小区购置了相应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但数量仍然较少,还没有形成规模。
3.5.5 废品回收体系
调查显示,北京市的废品回收主要由中小型私营企业和政府扶持的大企业完成,后者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收编零散的废品回收“游击队”,为废品收购的规范化作出了贡献。其中,北京市联合开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发挥的作用较为典型。
北京市联合开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它是一家是由北京市再生资源利用分会倡导,由北京城区7个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的公司共同投资建立的市级废品回收企业。该公司以“北京废品旧货网(www.bj3r.com)”为平台,结合各股东单位的实体社区回收,集散市场,构建出一套虚拟废旧物资网回收网络。该网络的出现标志着北京市废品回收四个重大进步:废品回收手段的现代化;居民出售废品的便利化;废品回收业务的连锁集团化;废品回收市场的产业规范化 。我们采访的海淀物资回收公司(以下简称海淀公司)是七个股东之一,也是北京市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自2002年起,它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在380多个社区建立起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初步完成了建设海淀区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任务。截至今年8月,他们已经在海淀区580个社区里设置了流动回收点或者回收商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