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垃圾费随袋征收」制度的缺失
1、 造成外县市垃圾激增
台北县政府环保局统计,春节过后,台北县进焚化厂及掩埋场的垃圾量,每日约比平常多出二千三百吨,预计今天的垃圾清运可恢复正常运作,并加强各风景点、车站、联外道路的环境整,尽速恢复市容。
环保局表示,国人过农历新年,多有除旧布新的观念,在春节前一周的垃圾进场量,每天约为五千多吨的垃圾量,较平常每日约三千二百吨约增加一点六倍,春节过后的垃圾量,初四到初六,每天都有五千五百多吨的垃圾量,比平常多出约二千三百吨的垃圾量。
环保局表示,由于今年经济不景气,但是垃圾量却较往年多,分析原因,主要是台北市实施垃圾袋征收随制度,仅开放两天免使用垃圾专用袋,因此不排除有台北市的垃圾偷渡到台北县丢弃。
2、 配套措施不足引发二次公害
台北市七月开始实施垃圾随袋征收新制,受外界肯定;但处理资源回收物却未尽妥善,堆积回收物大量,引起民众疑虑,昨天遭监察院纠正,台北市环保局改进。 环保局表示,已积极改善中,预计明年三月底可将目前囤积的一般类回收物处理完毕。
监委赵荣耀和李伸一提出的纠正案文指出,七月台北市开始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资源回收物大量增加,七月一日至八月底堆置山猪窟垃圾掩埋场的资源回收物有四千九百万吨,到九月底累计达五千五百万吨,一个月时间增加近六百吨。
纠正案文指出,北市资源回收处理厂的机具有一架分类机,因日夜运作过度使用未能停机保养,以致自八月三日至二十三日故障停机,导致资源回收处理雪上加霜,可见资源回收物处理机具设备不足,台北市环保局处理能力不够。
纠正案文指出,台北市环保局未能及时兴建内湖区大弯段的资源回收厂,以致大量资源回收物露天堆置于山猪窟垃圾掩埋场,引发民众认为资源回收物将就地掩埋、产生二次公害的疑虑,极为不当。
纠正案文也指出,台北市环保局对资源回收处理厂商处理量不足、逾量堆放等违约情事,不但没有依照合约处置,也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补救,导致资源回收物堆置量与日俱增,有明显违失。
环保局表示,十月该局开始实施「对资源回收物混入一般垃圾情形展开取缔」新措施后,回收物的质量已较以往为佳,使得民间公司代处理一般类回收物的能力由每日卅七吨处理量最高曾提升为八十九吨,已可将目前新进回收物处理完毕,因此,该局回收队分类机现已有处理余力,消化堆置山猪窟掩埋场之回收物,目前囤积回收物正在减少。
为尽速处理山猪窟掩埋场所囤积的回收物,该局已于该场觅得适当地点,搭建临时遮雨棚,将原已拆除之旧的分类机重新保养安装后于明年一月初加入运作,估计每日可增加四十公吨一般类回收物的处理量,总计环保局每日可处理八十公吨一般类回收物,依此速率将可于明年三月底将目前所囤积的五千两百多公吨的一般类回收物处
3、 伪袋猖獗,影响成效
台北市垃圾费随袋征收制度实施以来,达到了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的效果;但近日来,伪制垃圾袋事件层出不穷,成为台北市环保局心中的最痛。「如果伪制垃圾袋继续猖獗,有可能使新制的成功性受到质疑,」环保局官员不讳言的说。
据统计,台北市垃圾袋贩卖金额,在去年六月实施之前与七月实施之初,分别达到一亿四千万元与两亿九千万元,今年一月为八千多万元,其余的月分到上月为止,每月的收入都在五六千万元左右。环保局人员分析,实施之初,民众有预期心理、新鲜感,购买金额较高和今年一月农历新年将至,除旧布新影响,其余月分的收入都不相上下,没有陡升或陡降的情形,还看不出伪制垃圾代袋的影响。
以收入来说,自去年七月至今年二月底,台北市民购买专用袋的金额达十一亿九千八百多万元,已超过八十八年七月至八十九年六月随水费征收金额九亿一千多万元。
环保局人员表示,由上述垃圾袋贩卖收入来看,目前无法判断有多少民众使用垃圾专用袋伪袋。尽管如此,近几个月来,陆续破获地下工厂、抓到贩卖伪袋与使用伪袋的状况不断,在在显示,若不能及早采取有效的取缔行动,使其禁绝,一旦成为风气,新制度势将面临难堪的危机。
环保局四科科长傅良枝表示,目前垃圾专用袋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可言,因此,不肖业者的伪袋制造多利用照相、制模具印制而成,制造出来的垃圾袋几可乱真;至于使用伪袋者,则锁定餐厅业者、夜市、摊贩集中市场或三轮车代清业者,由于他们的处理垃圾费用较高,不肖业者迎合他们制造垃圾伪袋,较有利可图。 傅良枝分析,目前垃圾袋虽有六种规格,但伪制垃圾专用袋,以中、大型的垃圾袋居多,尤其是超大型九十二公升的垃圾袋,市府公定价格一包十个,共四百六十元;但伪袋贩卖价格在两百至两百五十元之间,以一个垃圾袋三元成本计算,确有暴利之嫌。
伪制垃圾袋风波不断,台北市政府上月廿三日正式成立「台北市取缔伪造专用袋联合项目小组」,由环保局与市刑大人员编组而成,分别成立普查组与侦查组,前者查证民众检举案件、协助清洁队查察使用伪袋情形与抽检制造商生产专用垃圾袋情形;后者则布建情报网,主动查缉变造、制造及贩卖伪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