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
香港新界东南堆填区简介
新界东南堆填区位于香港将军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堆填区之一,设计填埋容量约5000万吨,日处理量4800吨,每天接收香港约50%的废弃物,接收的废弃物种类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和商业垃圾,以及特殊废弃物。生产能源(2011):热能37456兆瓦时(供设施内部使用)电力11878兆瓦时(主要供设施内部使用;部分并网)
新界东南堆填区是香港三个策略性堆填区之一,主要处置香港所产生的生活固体废弃物。按面积计算,新界东南堆填区是三个堆填区之中的第二大,也是最接近市区的一个,接收香港所产生的生活固体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及特殊废弃物,占总废弃物量的39%。威立雅环境服务公司旗下翠谷工程有限公司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设计、建造及运营新界东南堆填区,并负责封场后30年的复修护理。
新界东南堆填区平均每天接收1000多辆卡车运来的约4800吨生活固体废弃物。最高记录曾在一天内接收超过20000吨废弃物。堆填区的运营效率相当高,每部废弃物收集车由进入堆填区,完成倾倒废弃物至离开堆填区的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12分钟。
堆填区设有完善的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收集及处理系统,以及一套严谨的环境监管计划,以确保堆填区的运作符合合同及政府法规要求。
附件三:
澳门垃圾焚化中心简介
据了解,目前澳门垃圾处理设施主要是焚化中心,该中心位于氹仔北安工业区,分新旧厂两个部分,设计处理能力为1728吨/日,目前澳门实际日产垃圾量只有800多吨,可见该中心处理量的设计有一定的前瞻性。焚化中心共有6台288吨焚烧炉,80余名工作人员。政府驻厂监管人员3名,主要负责工作协调,对运行及环境实施监督管理。自1992年以来,该中心共处理生活垃圾400多万吨,2008年新厂建成后,运行管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曾到该中心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该焚化中心面向全体市民开放,受到广泛好评。澳门还建有固体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真空管道),设计能力为40吨/日,目前正在试运行过程中。另建有一个填埋场,主要填埋焚烧后产生的飞灰和炉渣,在焚化中心旁边有一个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主要处理化学、医疗废物,死禽畜和废旧轮胎等。
澳门焚化中心起点高,眼光远,为未来发展提早谋划,尽管目前澳门日产生活垃圾只有800多吨,但日处理能力已达到1728吨,超出了一倍,未来若干年即使不再兴建新的设施,也不会造成垃圾处理没有出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澳门就根据当时实际和未来发展,从技术经济层面对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全面研究和比对,在吸收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土地稀缺实际,确定了以焚烧为主、堆填为辅的垃圾处理模式。据测算,从1992以来,焚化中心处理的400万吨生活垃圾,如果直接填埋处理,按厚度1米计算,所需土地相当于整个澳门半岛面积。纵观我市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该向澳门学习,尽早谋划控规,必须有超前意识,才能降低垃圾围城而设施无处可建的风险。同时,澳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与公众沟通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专门设立环保宣传教育部门,由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协调对公众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大,效果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将厂区定位为环保设施、工业园区和教育基地,并将对公众的引导和环保宣传贯穿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等整个过程,厂内厂外整洁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温暖的色调与周边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既没有豪华的大门,也不设威严的门卫,闻不到臭气异味,听不到吵杂噪声,看不到垃圾车滴漏,垃圾处理设施也成了参观、旅游、休闲观光的场所。在今后的设施建设中,我们也将增加和考虑这种元素,以开放式的厂区、严格的环保措施、和谐的周边关系、细致的政府管理和有效的教育引导,取信于民,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澳门政府驻厂监管只有3名工作人员,管理手段先进,方法得当,措施有力,非常精细,一切按章办事。管理者集政府职能、环保监测、项目业主于一身,使营运公司不敢有丝毫放松和马虎,虽然各项处罚措施十分严厉,但到目前为止,营运公司基本上没有受到处罚,日常运行过程严格依法依规,信守合同。负责澳方焚化中心的营运商,不论是原来公司,还是新中标的现营运公司,他们先进的运行理念,精细的运行组织,全面的事故处理系统,强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的运行参数控制,依法依规的操作程序,预知性的维护保养措施,明晰的岗位责任制度,我们的运营商与之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他们内部管理及精细化程度,依法依规运行,员工敬业精神,利益和责任相平衡统一等方面,都值得好好学习借鉴。
澳门焚化中心设备、技术、工艺等与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相同,但其运行过程要求严格,各项污染物保持稳定排放并符合最新欧盟标准。营运公司把环保指标作为生命线,监管人员将环保排放作为重点把关,非常严格有效。李坑焚烧厂在运行中因存在一些问题,也曾受到处罚,但改进效果不理想,一些问题重复发生,既说明严格的措施和严厉的手段跟不上,也与营运公司水平素质有关。
尽管澳门高度民主,但垃圾焚烧处理也没有出现反对、上访、抗议等现象,据介绍,这些年几乎没有接到投诉,主要源于精细的管理,深入的宣传,有效的措施,得到了公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附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