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垃圾分类回收的最大特点是特区政府将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主要合作伙伴,让物业管理公司在政府与居民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是:①确保住户愿意及能够先在住宅内将回收物品妥善分类,然后再放到收集点;②规划购买和放置垃圾分类设施,根据实际环境及楼宇特点,在每层楼“度身订造”最适合的废物分类和回收模式;③尽可能记录回收物品及垃圾收集数量,以便比较实行“计划”后的成效;④定期收集废纸、塑料及金属。其他回收物品,例如旧衣服、电脑、电器电子用品、充电池等,可每隔一段时间收集一次。此外,回收的物料可直接卖给回收商,所得额外收益由管理公司或清洁承办商回馈居民。
(4)工商业废物源头分类计划
香港2007年推出“工商业废物源头分类计划”,鼓励物业管理公司发挥带头作用,在工商业楼宇内建立及推行合适的废物回收机制,让业户/租户可于工作场所内能轻松地参与废物分类回收。为鼓励工商业楼宇提高资源回收量,香港环保署举办了2011/12年工商业废物源头分类奖励计划以表扬表现突出的成员。工商业废物源头分类计划推行至今,已超过700幢工商业楼宇参加计划,2011年香港工商业资源回收率已达66%。
2、经验与启示
“规划科学、目标控制、计划具体、行动可控、社会参与、基金助力”是港澳2地的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经验。这些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规划要有时效性、地域性、实效性、前瞻性,要保证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性,一定要有可控目标,一定要有逐步逼近目标的方法、程序和具体措施。
第二、行动应注重实效性,注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和难点突破,注重每个事件的可控性,同时行动方案应具备多层次、多管齐下和多部门协同,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第三、应为社会参与提供便利。香港、澳门废物回收箱一组3桶直接标示塑胶、金属、废纸,一目了然,提高了垃圾投放的准确率和资源回收率。新建楼宇每层都建有垃圾房,社区建有垃圾站,垃圾站(房)内除摆放回收桶外,还摆放有其他垃圾贮存桶,垃圾站(房)内甚至还安装有紫外线消杀设施,方便了公众排放垃圾和物业收集垃圾。定时定点开展废物回收,培养公众良好的垃圾排放习惯,通过积分卡、以物换物等方式提高公众分类回收的积极性。香港在垃圾分类方面可谓一楼一策,坚持因地制宜,极大地方便了公众排放,减少了物业管理者的负担。
第四、应推行垃圾分类物业管理者责任制。香港家具废物分类和工商业废物分类都由物业管理者组织,充分发挥物业管理者的作用。香港垃圾桶配置体现了属地管理者负责原则,垃圾桶都有署名,从署名可看出香港垃圾桶由物业管理者配置。公共场所的垃圾桶由政府相关部门配置,如马路、公共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垃圾桶由食物环境卫生署配置,免费开放的休闲场所(如浅水湾沙滩)由康乐及文化食物署配置。象海洋公园这类收费性景点内垃圾桶由景区管理公司配置,居民小区内垃圾桶由物业管理公司配置。
第五、应加强行政指引。香港、澳门2地不仅讲究行政强制,也注重行政指引,指引全面明晰,各种各样指引性告示醒目便民,垃圾桶上的指引告示告诉公众哪些垃圾须放在桶内,哪些垃圾应特殊处理。从香港垃圾桶的外形还可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吸烟或禁止吸烟,如果垃圾桶上部设有烟灰缸,表示该垃圾桶所在地可以吸烟,否则,表示所在地禁止吸烟。
第六、应充分发挥专项基金在废物分类、回收及微利和无利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香港政府通过环保基金扶持慈善组织建设电子垃圾回收再造企业就是很成功的例子,真正营造了社会组织发展平台和空间。
第七、应开展活泼多样的环保教育。香港投资近千万港元在环保园建设了“访客中心。该访客中心以立体堆填区模型、多媒体虚拟三维技术、游戏及电影等生动有趣形式,提高参与者的环保概念和认识垃圾的处理,并再思减量、再用、循环和再造(4R)的基本概念。访客可从展览中认识塑胶、金属、玻璃、废食油等废物的处理方法与程序,学习如何减少废物产生。
(二)我市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广州目前垃圾处理的现状,已经对城市发展形成倒逼——处理能力存在缺口,2011年全市生活垃圾日均产量约1.8万吨,预计2015年全市日均生活垃圾将达2.27万吨,每日约有1.4万吨垃圾需要焚烧处理和填埋处置,广州必须在3年内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