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控烟成功需要大量经费投入。2010 - 2011年,香港控烟的财政投入约8700万港元;2011 - 2012年投入为12100万港元。澳门仅用于《新控烟法》的宣传经费为1000多万澳门币。大量经费的保障,这无疑对开展控烟各项工作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控烟成功有赖体制保障。根据世卫组织的指引,香港于1982年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专责做控烟工作的法定机构——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这是一个民间机构,职责包括提高及教育市民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推行或委托专人进行与吸烟有关的研究,以及向政府、社区卫生组织以及社会服务团体等提供有关吸烟与健康的意见。2001年,香港正式成立控烟办公室,隶属卫生署,目前共有管理和执法人员147人,基本由大学本科以上的高学历水平人员担当,属于公务员编制,负责执行法例、宣传教育、推动戒烟服务等工作。澳门也不例外,在《新控烟法》出台前一个月,成立了澳门预防与控制吸烟办公室,由40多人组成,单列属卫生局直管。专职控烟督察都需要接受专业培训,以应付日常执法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必要时还会得到当地警察撑腰。虽然执法队伍主要来自卫生部门,但是香港卫生署在2010年9月推出的吸烟罪行定额罚款制度下,香港多个政府部门包括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及房屋署的获委任人员,都可在其管理的公众场所法定禁烟区内向违例者发出定额罚款告票。这一新措施,大大增加了控烟执法人员的数目,增强执法效力,有力保障了控烟体制。
第四、控烟成功需要严苛法例。大幅增加烟草税,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及赞助,防止烟商及既得利益的干扰,是决定控成败的四个关键点。港澳控烟立法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制定了完善的法规体系。香港控烟措施引发人们注意,最早从2007年开始。根据修订的香港控烟法例,从这一年的1月1日开始,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而内地被普遍诟病的正是断定失约于这一行动的承诺日期——4年之后的2011年1月9日。在2006年香港立法会通过香港控烟法例《吸烟(公众卫生)条例》目前为止最后一次修订之后,从2007年至2010年,香港的控烟行动走过了力度最大、速度最猛的四年——禁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室外又从“有盖”空间到露天空间;执罚金额从向违例人士发传票由法庭判定,到直接由执法人员现场开具5000港元的定额罚单。这些目前在全球都走在领先位置的严苛措施,全部发生在这禁烟浪潮波澜壮阔的最近四年。截至目前,这些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的做法,却无一例外地都得到了顺利推行。
第五、控烟成功必须宣传群众。宣传教育占新控烟法的极重要部分,“教育为主、执法为辅”,通过广泛宣传,加强吸烟者的守法意识,戒掉烟瘾,创设无烟环境。但顽固的烟草文化,怎么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改变? 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从1987年成立到现在,香港足足花了23年的时间,让香港人扭转对吸烟这种行为的认识。到了今天,大部分香港人对于吸烟的认识,已经从正常社交行为过渡到危害身体健康行为,而且还是危害身边人的不健康行为。他们会躲开家人吸烟,甚至会有一定的愧疚心态。成立23年,这个民间机构一直在埋头推动香港的控烟宣传。提供戒烟服务、拍电视广告、入学校向青少年宣传、开设健康讲座。每年都在小学2-4年级的学生中排演100场控烟互动剧场,截至目前,香港所有的学校都演了一个遍。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控烟办公室的调查,90%以上的餐馆都遵守法律,96%的市民遵守禁烟规定,就连在酒吧和公交车这种比较难禁的地方也有70%-80%的支持率。
(二)加快我市控烟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借鉴香港、澳门的宝贵经验,主要向他们学什么?我们认为,首先是要学习港澳的工作方式和理念,学习他们将控烟工作从根本上抓实、抓精、抓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不屈不挠的韧劲。香港是世界三大经融中心之一,以严格的法制闻名;澳门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其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政府重视、社会团体的参与以及得到大多数公民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到禁烟警示标志、专用烟蒂设施无处不在,烟民都在指定吸烟区吸烟等等,这一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港澳控烟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和我们的差距所在。《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近两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市的商场、医院、学校、图书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基本无违法吸烟现象,国家机关、餐饮行业的控烟趋势也越来越好。但与港澳相比,差距主要在于控烟决心不够大,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执法落实不到位等。目前,我市的控烟工作正处于组建机构,进一步加强执行力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控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效保障全民身体健康。为此,初步提以下几个建议: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