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市评选出144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开始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09年1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了10多名教师和学生,用了4个月的时间对这144个示范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暗访,发现仅有35个单位配置了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其中又只有两座还在运行,其余的都因各种原因被闲置,成了摆设。这些设施当初都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但包括菌种和水电人工等运行费用都要由小区物业或者机关单位自己出。可是,发酵后产生的肥料卖不出价钱,只能给小区花园施肥,经济上得不偿失。
相比之下,废报纸、啤酒瓶和空饮水瓶等回收价值高的垃圾境况要好很多。中国历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废品回收体系,虽然该体系归商务部门管,但环卫部门在统计垃圾回收利用率时,总会把这部分垃圾包括进来。按照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研究生毛达的说法,如果不包括废品回收,那么北京市就无法完成奥组委对世界的承诺,即2008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分类率50%、资源化率30%的目标。
但是,北京大学113户入户调查的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垃圾中纸张和塑料各占10%左右,其中可回收纸类仅占纸类垃圾总量的一半,最具有回收价值的报纸更是只占可回收纸类的1/3,其他都是食品包装、广告宣传单、破碎的办公用纸和其他纸包装等,一般居民不会主动分类回收。塑料垃圾当中,高价值塑料仅占1/10,其余都是食品包装(如塑料袋和方便面袋)等低价值塑料,居民也不会主动回收。这部分低价值垃圾在可回收物总价值中占到43%~60%,如果实行全面分类回收,将比只靠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废品回收公司回收的模式提高回收效果一倍以上。但正是因为它们的低价,使得这部分垃圾变成了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如何让老百姓懂得它们的价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这部分垃圾通常和厨余垃圾混在一起,被送进了堆肥场或者焚烧炉。事实上,正是这部分垃圾中所含的透水透气性能极差的塑料,导致了厨余垃圾堆肥效果大大降低,也正是由于这部分垃圾中含有的带有氯原子的塑料,在焚烧炉中不完全燃烧后生成了二恶英。
由此可见,要想减少垃圾量,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首先必须解决垃圾分类的难题。
垃圾分类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垃圾分类这个概念的城市,这是世界公认的。”王维平对本刊记者说,“1957年7月11号的《北京日报》有篇文章,题目叫做《垃圾要分类收集》。可惜后来我们搞了太多的政治运动,垃圾分类没有坚持做下去。”
2000年,建设部确定了全国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北京榜上有名。因为奥运会的缘故,北京市政府对外承诺垃圾分类率达到50%,但这仅指50%的小区设有垃圾分类收集箱。当居民们看到环卫工人把分类箱内的垃圾统统倒进一辆垃圾车运走时,便很自然地对垃圾分类失去了兴趣。
“北京市的垃圾分类之所以进行不下去,主要原因就是后续分选的设施不到位。”位于北京四环路东南角的小武基大型固废转运站站长王宏哲对本刊记者说,“目前北京市具备粗分选能力的垃圾转运站只有两座,日处理能力大约在3000吨左右。其余1.5万吨垃圾都未加分选,直接进了填埋场。”
小武基转运站隶属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49年,最早叫“北京市第一清洁车辆厂”。“过去我们厂业务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寻找下一个露天堆放场,堆满一个坑再找下一个,就这样一直从二环堆到三环、四环、五环……”王厂长回忆说。
改变发生在1994年。那一年德国政府和北京市开展合作,帮助北京市建立一套现代化垃圾处理场站。一期工程包括5座垃圾处理设施,小武基转运站和北神树填埋场负责北京市东南部的垃圾分类、转运和填埋,马家楼转运站和安定填埋场负责处理北京市西南地区的垃圾,另外又建了一座南宫堆肥厂,专门负责处理厨余垃圾。
“德国专家非常敬业,把收集来的垃圾摊在地上逐一分类研究,再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的组分特点,设计出这套适合北京的垃圾分类系统。”王厂长说。
本刊记者走进小武基转运站,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完全不像是个处理垃圾的地方,不但闻不到异味,就连垃圾也看不到,整个分选过程全部发生在密闭的厂房内,基本不需要工人参与。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录像监控,只要在干净整洁的中控室内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就可以了。
录像显示,垃圾车运来的生活垃圾先被放置在传送带上,由工人负责挑出大件物品,比如家具或电器。然后垃圾进入一个长11米、直径3米的斜置滚筒,被滚筒上的孔洞分为筛上物和筛下物两类。筛上物先经过磁选选出磁性金属,然后再通过风选,把质量较轻的塑料吹出来单独收集,余下的送去焚烧。筛下物也要先经过磁选,然后进入孔径更细的弹跳筛,这次筛下来的都是直径更小的灰渣,直接送去填埋场。筛上物大都是厨余垃圾,有机物含量40%~60%左右,正好运到南宫堆肥厂进行好氧堆肥。
简单地说,除了大件垃圾和金属,小武基基本上就是按照垃圾的物理性质进行粗分,体积大的送去烧,中等的送去堆肥,小件的运到填埋场,如果体积大又比较轻,则会被当做塑料单独分出来进行资源再利用。经过这套粗分系统分类后,很多后续处理存在的问题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比如,从小武基出来的焚烧料热值很高,是原生垃圾的两倍,基本上不用添加助燃剂即可自行燃烧,便于焚烧厂控制炉温,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残渣。高安屯垃圾焚烧厂以前烧的是混合垃圾,每100吨垃圾焚烧后仍然会产生40吨残渣需要填埋,采用小武基的焚烧料后,每100吨垃圾焚烧后只产生10吨残渣,减轻了填埋场的负担。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