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必须具有先进性、领先性,方能取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援助,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占企业初步建设经费总额的1/2-1/3。各地方政府对入园企业也有少量补贴,但补助金额多少不等,例如,北九州市政府对入园企业的补助费用占企业初建总投资的2.5%。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新建工厂的土地占用、厂房建设及主要设备购置。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目前已投资502亿日元,其中国家投入100亿日元,市政府投入58亿日元,民间投入300亿日元。已建成16家研究设施和21家处理生产厂。
地方环保部门对生态工业园的管理,一是对企业排污进行监控;二是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还帮助入园企业办理其它手续;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补助;四是负责向社会和市民公开信息。
(四)日本的静脉产业
20世纪80-90年代,日本在基本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解决废弃物处理及填埋场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和循环利用,由此也推动了静脉产业的发展。
与个别再生法相对应,日本的静脉产业主要包括容器包装的再利用产业、废旧家电再生利用产业、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产业、食品再生利用产业、汽车再生利用产业,以及与上述废弃物在利用相关联的回收、运输和再生技术研发等。
下面,我们重点对日本废旧家电和报废汽车再生利用产业进行介绍。
1、废旧家电再生利用产业
在日本,废弃的电器产品中主要包括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冰箱,每年大约有1800万台、60万吨成为垃圾,其中可回收金属10万吨。大量废弃的家电产品如果不进行回收、再生利用,不但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而且由于填埋场容量日渐减少,废旧电器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日本自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家电再生利用法》。按照这项法律,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分别承担处理责任和有效利用资源的义务。具体而言,生产者负责废旧家电产品的再生利用,销售者有义务对废旧家电进行回收,并送往生产厂家,消费者承担废旧家电的回收、运输及再生费用,废弃一台空调、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需分别负担3500、2700、2400和4600日元,同时还要另加运输费。消费者将上述费用交给销售商,销售商负责将废旧家电送再生利用企业,同时将处理费用转至处理企业。《家电再生利用法》规定的再生利用废旧家电包括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冰箱,法定的再生利用比率分别为55%、50%、60%和50%。
我们考察了位于北九州生态工业园的西日本家电再生处理公司和位于兵库县的松下公司环保中心。西日本家电再生处理工厂的投资为4亿日元,年处理量50万台。由于有相关法律和收费制度,家电回收和再生企业一般可以盈利。
日本松下环保技术中心是松下公司为履行法律规定的再商品化义务,同时也是为了加快循环利用这一尖端技术的开发而设立的。该中心位于兵库县境内,占地3.86万平方米,主要针对法律指定的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冰箱等四种废旧家电开展再商品化,日处理能力为200吨。
对于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冰箱等四种废旧家电,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技术和再商品化流程。
电视机采用把拆卸取出的显像管,高精度切割为前后两部分进行干式洗净,再将玻璃进行粉碎的设备和工艺。碎玻璃再返回用于显像管的生产。
洗衣机采用从粉碎后的混合塑料中高精度地筛选出聚丙烯的设备和工艺。回收的塑料再返回用于洗衣机零件生产。
空调采用把压缩机在常温下破碎后高精度分离,回收铸件铁、铜等的设备、工艺。回收了的铸件铁再返回用于压缩机的零件。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热交换器拆卸取出后,以良好精度分离回收高纯度的铜和铝的设备。这些也返回用于热交换器的零件。
冰箱采用回收隔热材料氟利昂之后回收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减小容积的设备和工艺。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再利用为家电产品的隔热材料和建筑材料。压缩机采用分割工艺,再返回用于压缩机的零件。
从技术上看,松下公司的家电再生技术比西日本家电再生技术更先进和合理,自动化程度更高。
2、汽车再生利用产业
日本每年约有500万辆汽车被报废。由于报废汽车含有可利用的金属与部件,因而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日本于2002年颁布了《汽车再利用法》,2005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汽车再生利用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日本报废汽车的再循环利用提供了法律保证,同时对报废汽车再生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西日本报废汽车再生使用株式会社是一家以处理报废汽车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是在吉川工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经营理念是环境保护和再生使用,同时与地区密切配合,谋求共同发展。该公司位于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注册资本金1亿日元,厂区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厂房面积4527平方米,处理能力1000台/月,从2000年2月开始运营。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