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场空间
环卫行业与公建物业同样存在着市场空间逐步释放的逻辑,即“环卫市场化”和“后勤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原本由政府承担的市政、公共机构后勤业务逐步向社会企业转移。
据我们估算,当前两者的市场空间均在3000亿元左右,假设按照5%的年均增速,2025年有望达到4000亿元左右。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环卫和公建物业的市场化率均达到较高水平,约在70%-90%之间。后续随着市场化持续推进,以及业务内容逐步丰富,企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两者业务内容都以保洁、绿化等为主,进入内槛较低,且存在大量的转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目前行业集中度均较低,CR10均低于20%,其中环卫市场由于一体化项目及PPP项目增多,集中度高于公建物业。
▼表11:环卫业务、公建物业、住宅物业的市场空间对比
3.盈利能力
我们选取南都物业(A股住宅物业代表)、新大正(A股典型公建物业代表)、玉禾田(A股典型环卫运营企业)为样本。
三者主要业务毛利率均在18%-25%区间,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在25%-35%之间(2018年南都物业上市,2019年新大正上市,权益资产增加导致当年ROE降低),平均营收增速在15%-30%左右。
与港股地产商背景物业企业(如碧桂园服务)不同,样本企业均为独立第三方企业。在没有母公司支持的情况下,经过多年市场化运营,样本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我们认为原因在于类似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
▼图26:毛利率
▼图27: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图28:营收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