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在垃圾堆体四周设置垂直防渗墙,本工程垂直防渗水泥灌浆帷幕的深度要求达到中风化岩层以下2m,防渗墙周长约为2400m,垂直防渗体的渗透系数为n×10-6cm/s,使其形成一个全封闭的垂直防渗系统。
(2)加强跟踪监测。项目设置6眼监测井:
①本底井1眼,沿地下水流向设在填埋场地上游30~50m;
②排水井1眼,地下水主管出口处;
③污染扩散井2眼,分别设在垂直填埋场地下水走向的两侧各30~50m处;
④污染监视井2眼,沿地下水流向设在填埋场地下游30m、50m处。
2.6.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期结束后场区内主要覆盖草皮,草坪容易遭受雨水侵蚀及人为踩踏破坏,影响绿化恢复。封场结束后,施工期的生态影响逐渐减弱,景观功能逐渐得到提升,评价区内的生态也将得到恢复。
2.7.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
2.7.1.环境风险分析
(1)填埋气火灾爆炸环境风险分析
垃圾填埋后,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垃圾气,主要成份为沼气,其主要成分是CH4和CO2。CH4是易燃易爆气体,如果控制不好,遇有火源,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沼气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定的甲烷浓度,一般在5%~15%之间,最强烈的爆炸发生在甲烷浓度为9.5%左右。其次是甲烷引火温度,一般认为甲烷的引燃温度为650℃~750℃。明火、电气火花、吸烟甚至撞击磨擦产生的火花等,都可以引燃甲烷。甲烷浓度不同,引火温度也有所差异,在浓度6.58%时最易引燃。第三是氧气浓度,由实验得知,沼气爆炸界限与氧气浓度有密切关系,氧气浓度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是上限提高得更快,当氧气浓度降低时,沼气爆炸下限缓慢增高,上限则迅速下降,氧气浓度降低到12%,甲烷混合气体即失去爆炸性,遇火也不爆炸。
本项目垃圾堆场填埋气采用主动导排,正常工况下,填埋气由导排管抽出,不会产生聚积,但当因导气管导气井堵塞、导气管损坏,甲烷气体在垃圾层中大量聚积,形成强大的内压力,当积聚的压力大于覆盖层压力时会发生瞬间爆炸,尤其是在夏季,高温高湿时,产气加速生成,更易发生爆炸。当CH4浓度累积到5~15%时,一遇明火,包括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如闪电),将导致火灾。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产生的大量废气,会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同时会对西侧公路上的行人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垃圾封场后建设单位应加强风险监控,在垃圾场周边路段做好明显标志,严禁烟火,加强宣传,严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渗滤液泄漏事故风险分析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所填埋废物的种类和成分,并和垃圾填埋时间有很大关系,填埋时间反映了垃圾有机物的稳定程度,但总体上具有污染物成份复杂、水质波动较大,有机物浓度高等特点。渗滤液一旦泄漏侵入地下水,可能导致场区地下水流向下游污染;渗滤液渗入土壤,也将影响土壤质量,其中携带的病原菌和病毒进入农田,可能威胁人体健康。渗滤液泄漏主要原因包括:防渗系统破坏导致渗滤液进入地下渗漏、渗滤液导排系统失效导致导排过程中通过管道等位置泄漏、渗滤液调节池位置由于容积设计不足导致渗滤液溢出造成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