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2 巡回检查时应考虑天气变化对设备的影响。
6.1.5.3 巡回检查时应运用耳、鼻、眼、手等感觉器官,对照仪表指示,判断和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仪表指示的准确性。
6.1.5.4 巡回检查应重点检查:新投入运行和刚检修过的设备、当班和前几个班操作过的设备、频繁启停的设备、已发生异常的同类设备、带缺陷运行的设备、系统发生事故影响的设备。
6.1.5.5 巡回检查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应根据缺陷程度按运行规程及有关规定处理,并将缺陷填入缺陷登记簿,重要缺陷要及时报告。
6.1.6 运行人员应执行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度,确保设备长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1.6.1 运行人员应按规定日期、工作内容做好设备定期试验切换校验,并做好相关记录。
6.1.6.2 设备有严重缺陷或异常情况不能做轮换、试验时,应报告并做好记录。缺陷或异常消除后,应立即进行轮换、试验。
6.1.7 焚烧厂发生事故时,运行人员应执行设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迅速解除人身和设备危险,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尽快恢复设备运行。
6.1.8 焚烧厂应定期召开生产早会、运行分析会和专项会议等生产例会。
6.1.9 运行人员应执行运行分析管理制度,分析各项生产指标和设备运行状况,研究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类改进措施,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6.1.10 焚烧厂应加强生产运行数据记录工作,应全面、准确记录运行管理情况,应包括垃圾接收情况、入炉情况、设施运行参数及环境监测数据等。
6.2 技术要求
6.2.1 焚烧厂应加强垃圾接收及汽车衡计量管理工作:
6.2.1.1 汽车衡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每半年应按规定进行检验,精度应符合要求。
6.2.1.2 进厂垃圾应称重。进厂垃圾量、运输车辆信息等各项数据、信息应详细记录存档,并按主管部门规定形成日报表和月报表,报表数据与主管部门共同签字确认。
6.2.1.3 外运委托处置的渗沥液、飞灰、炉渣等应做好称重工作,并统计存档。
6.2.1.4 应加强入厂垃圾的管理,垃圾接收种类应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 第6 章的规定。
6.2.1.5 卸料大厅应保持地面干净、整洁,防坠落、防撞措施及交通指示等安全设施应齐全。
6.2.2 垃圾存储和投料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6.2.1.1 入厂垃圾在垃圾池内应加强混料、渗沥液导排、发酵和进料管理。
6.2.1.2 垃圾抓斗起重机制动、大/小车行程限制器、防撞器、钢丝绳、抓瓣、液压系统等应运行正常,无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
6.2.1.3 垃圾抓斗起重机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注册并定期检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定期审检。
6.2.1.4 焚烧厂应定期对进厂垃圾、入炉垃圾进行检测,包括垃圾容重、含水率和热值等,并做好记录。
6.2.3 垃圾焚烧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主要技术性能指标6.2.3.1 垃圾在焚烧炉内应得到充分燃烧,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表6.2.3.1 的要求。
表6.2.3.1 生活垃圾焚烧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序号 | 项目 | 指标 |
1 | 炉膛内焚烧温度 | ≥850℃ |
2 | 炉膛内烟气停留时间 | ≥2s |
3 | 焚烧炉渣热灼减率 | ≤5% |
4 | 焚烧炉出口氧气含量 | 6%~10% |
注:炉渣热灼减率应满足项目设计要求,每月应进行一次热灼减率抽样检测,并存档。
6.2.3.2 焚烧炉应加强燃烧调整,入炉垃圾不应超过设计能力的10%。
6.2.3.3 焚烧炉在启动时,应先将炉膛内焚烧温度升至6.2.3.1 规定的温度后才能投入生活垃圾。自投入生活垃圾开始,应逐渐增加投入量直至达到额定垃圾处理量;在焚烧炉启动阶段,炉膛内焚烧温度应满足
6.2.3.1 的要求,焚烧炉应在4h 内达到稳定工况。
6.2.3.4 炉膛在正常情况下应保持-100Pa~-30Pa 负压运行。
6.2.3.5 垃圾燃烧工况不稳定导致炉膛温度无法满足6.2.3.1 规定的炉膛内焚烧温度时,应启动垃圾助燃系统。
6.2.3.6 焚烧炉在停炉时,自停止投入生活垃圾开始,启动垃圾助燃
系统,保证剩余垃圾完全燃烧,并满足6.2.3.1 规定的炉膛内焚烧温度的要求。
6.2.3.7 焚烧炉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应及时检修,尽快恢复正常。
如果无法修复应立即停止投加生活垃圾,按照6.2.3.6 要求操作停炉。每次故障或者事故持续排放污染物时间不应超过4h。
6.2.3.8 焚烧炉每年启动、停炉过程排放污染物的持续时间以及发生故障或事故排放污染物持续时间累积不应超过60h。
6.2.3.9 启停炉应执行操作票制度,按照厂家启停炉曲线控制速率。
6.2.4 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6.2.4.1 排放烟气应进行在线监测,每条焚烧生产线应设立独立的在线监测系统。连续在线监测项目应包括烟气的流量、温度、压力、湿度、氧浓度、颗粒物、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氯化氢(HCl)、一氧化碳(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