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范围
目前台北市将列管公厕数量至九十五年六月底共10,101余座,台北市政府于九十一年推动公厕分级制度将所有公厕分为13类,经检查结果列为特优、优等级所占比率,其中交通类86.0%、游憩类94.58%、加油站类53.03%、公园类82.14%、市场类43.54%、餐厅类97.65%、医院类96.88%、百货类98.95%、宗教类61.76%、戏院类90.0%、机关类96.54%、学校类64.44%及环保局86.03%。由台北市环保局检查资料得知列管厕所,其中学校类64.44%、宗教类61.76%、加油站类53.03%及市场类43.54%四类成绩最差(台北市环保局网站,2006)。
3.台北市列管公厕民众问卷调查分析
一、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最常使用公共厕所之地点前3类依序为:交通(含客运站、捷运站、火车站、机场、停车场等),占48.3%;公园,占22.5%;百货公司(含大卖场、台北地下街),占22.4%(台北市环保局,2005)。
二、对公共厕所整体设施感到不满意原因,前3项依序为:有臭味,占40.3%;地板不干净,占39%;厕间内不干净,占33.8%(台北市环保局,2005)。
四、初步研究成果
本研究目前尚有专家问卷与AHP及统计分析待完成,在此仅先呈现以完成的部份结果,分为影响公厕环境整洁的评估因子分析,以及专家问卷的设计两部份。
1.相关评估因子选定及评估架构初拟
1.1清洁方法探讨
1.1.1清扫体制建立的重要性
在清扫过程或点检作业中,发现污垢或设备器具损坏的情况,首先应该立即回报处理。如果不是严重之顽垢或损坏,一般日常清扫工作人员应该可以立即处理恢复清洁与设备性能。如果是顽垢、尿石等不易清扫之状况,或损坏严重影响使用或观瞻时,必须尽快通知专业技术者来处理维修。清扫维修体制如果无法确实建立并有效运作,当污垢持续堆积或损坏不断扩大,对于日常清扫作业人员也将造成工作士气的打击,对于整体清扫维修工作的执行影响颇大,不容忽视。
1.1.2基本清扫的重要性
清扫维修体制的建立,基本清扫作业(日常清扫、点检、定期清扫)的确实执行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厕所每一天因使用而产生的污垢、废弃物,厕所内小动物、小鸟的居留筑巢,异常状况或损坏等,如果能透过日常清扫作业的执行,及早发现问题并确实解决对应,对于厕所的清洁维护有相当重要之效果。反之,如果日常清扫不彻底,则污垢或设备器具的损坏将会加速恶化,终究造成严重之问题或不必要之浪费损失以及使用上之不便。
1.2维护作业探讨
1.2.1专业化维护
透过清洁维修专业厂商及技术者,对于建筑材料、清洁药品、污垢形成特性的了解与掌握,对于问题进行根本的解决与污垢去除作业,在厕所清扫维护作业中也是必要的一环。专业化维护也可提供管理者,在厕所损坏修缮方面重要之建议与管理参考。已经有严重的污垢堆积状况之厕所,可以一开始就导入专业技术者来进行处理并指导相关技术,对于日常清扫工作的执行将有良好的效果,导入专业化维护的次数原则上一年一次或数年一次便有效果。当然,执行过程是否确实,也将是影响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1.2.2修缮作业
修缮作业是指在点检过程中,对于发现的设备器具损坏或建筑问题进行对应处理。修缮的内容包括厕所设备器具、装修等经年累月的老化或损坏情况,以及突发状况之破坏损伤情形。有些状况是可以预期掌握的问题,应该建立长期的维修更换计划,以及筹措足够之预算经费以供对应处理。同时,一旦有损坏状况发生,也必须建立随时可以对应处理的机制。
在厕所的维护管理过程中,难免会有设备器具损坏的情形必须处理,当厕所得设备或器具损坏或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必须建立可以马上对应处理的机制或制度以备对应,对于设备器具的状况必须确认及随时把握。
1.3管理制度探讨
1.3.1厕所维修清扫执行体制
有关厕所维修保养的制度根据使用的状况,可以分为「日常清扫」、「点检」、「定期清扫」、「专业化维护」、「修缮」等五个工作重点,掌握这五个重点便可维持舒适的厕所环境。公厕维护保养五个重点的简单定义:日常清扫:针对因每天使用所带来的脏污进行清扫。点检:对于设备或器具等损坏或故障等状况进行确认检查,并向管理者提出报告。定期清扫:针对慢慢累积起来的脏污、平常不易注意的地方进行清扫。专业化维护:对于基本清扫时无法彻底去除的脏污进行维护保养。修缮:对于点检时发现的设备或器具等损坏或故障之状况,进行复旧修理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