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产品的安装应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说明书进行。各个卫生设施和支撑件均应牢固安装,并进行防腐、防锈处理,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3.5.6 厕所内厕位隔断板特别是厕位门是反复被使用和振动的部件,极易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和移动。常出现门框移位,难以启闭的故障。所以安装时,要特别注意牢固性。
3.5.7 卫生设施在安装后应易于清洗保洁。蹲台台面应高于蹲便器的侧边缘,并做适当坡度(0.01~0.015),使洗刷废水能自行流入便器。厕所其他地面也应有较好坡度,确保地面保洁后,不积存污水。
3.5.8 在管道安装时,禁止厕所下水和上水的直接连接。以避免下水进入上水管道。对下水进行二次回用的,其洗手水必须单独由上水引入,严禁将回用水用于洗手。
4 独立式公共厕所的设计
4.0.1 独立式公共厕所在我国仍是行人和城市居民主要的上厕场所。应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3的规划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独立式厕所。应根据所在地区的重要程度和客流量建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模的独立式公共厕所,并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分批改建平房居住区的厕所,以改善居民的上厕条件。在建厕困难的重点地区和重要街道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占用少量绿地或建设地下厕所。
4.0.2 独立式公共厕所的设计应将重点放在内部功能的各项技术要求上。应使厕所首先在文明、卫生、方便、适用、节水、防臭六个方面有较成熟设计技术措施,并在外观与环境协调的基础上,再考虑适当美观。
4.0.3 独立式公共厕所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表4.0.3中规定的要求。表4.0.3规定了独立式公共厕所的三种等级类别和相应的建设要求。一类厕所要求最高,二类厕所要求适中,三类厕所是标准中要求最低的。
4.0.4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独立式公共厕所的外部应进行绿化屏蔽,美化环境。
4.0.5 独立式公共厕所的无障碍设计的走道和门等设计参数的选定,一类和二类公共厕所按轮椅长1200mm、宽800mm进行设计。三类公共厕所如有条件也应设置。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的要求。
4.0.6 三类公共厕所小便槽不设站台,将小便槽做在室内地坪以下,这样做有利于节省面积并减少污染。但应做好地面坡度,并在小便的站位铺设垂直方向(相对便槽走向)的防滑盲道砖,以利积水自然排入便槽。
4.0.7 据测定,粪井中的硫化氢浓度一般能达到2000ppm,而室内允许的硫化氢浓度为0.02ppm。所以,少量的粪井内恶臭气体进到厕所内,也会引起人的极大不适。因此,粪便排出口应设Φ150~Φ300mm的防水弯头或设隔气连接井;地漏必须有水封和阻气防臭装置;洗手盆也应设置水封弯头;化粪池应设置排气管直接引到墙内的管道向室外高空排放。三类公厕应尽可能使用隔臭便坑,在大便通槽后方设置垂直排气通道,把恶臭气引向高空排放。
4.0.8 地下厕所的设计和建设,重点应注意的是粪液的贮存、排放和室内的防臭。由于厕所内的地面较深,污水一般不能直接排入市政管线,而要设置更低标高的贮粪池,通过污泵提升设备,将粪液输送到标高较高的另一贮粪池,再由抽车吸走或排入市政管线。
4.0.9 为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便于洗刷厕所,地面、蹲台、小便池及墙裙,均须采用不透水材料做成。
4.0.10 为改善独立式公共厕所的通风效果,应注意建筑朝向、门窗的开启角度、挑檐宽度等参数,考虑设置天窗和排风通道等措施。
4.0.11 寒冷地区厕所应采取保温防寒措施,防止设施和管道被冻坏。
4.0.12 对外围传热异常部位和构件也应采取保温措施。
4.0.13 为防止粪液对地下水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设计化粪池(贮粪池)其四壁和池底应做防水处理,池盖必须坚固(特别是可能行车的位置)、严密合缝,检查井、吸粪口不宜设在低洼处,以防雨水浸入。化粪池(贮粪池)宜设置在人们不经常停留、活动之处。化粪池应远离地下取水构筑物。
4.0.14 化粪池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清掏周期选择设计合适的容积。
4.0.15 粪便不能通入市政排水系统的公共厕所,应设贮粪池。贮粪池的容积应计算后,再进行设计。
4.0.16 公共厕所设计应考虑到粪水的排放方式。首先应考虑采用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的方式,其次考虑采用经化粪池发酵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的方式,最后采用设贮粪池用抽粪车抽吸排放方式。采用何种方式排放与周围市政管线的布置和管道的尺寸等因素有关。
4.0.17 通风孔及排水沟等通至厕外的开口处,需加设铁箅防鼠。
5 附属式公共厕所的设计
5.0.1 商场(含超市)、饭店、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机场、火车站、地铁和公共设施等服务性部门,必须根据其客流量,建设一定规模和数量的附属式公共厕所。客流量由二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主要服务对象,如旅客和顾客;别一部分是次要服务对象,如送客者、购票者和司机等,这部分人往往不在主要服务区,是设计和规划中往往易被忽视的部分,需认真加以对待。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