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活垃圾组成预测
表7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有机物、回收物的比例逐年上升,这对于垃圾资源化是十分有利的,也说明垃圾分类收集已刻不容缓。近年来,镇海区垃圾中,淘汰电器设施、家具等大件垃圾时有产生,而且这一趋势还将加快。
六、生活垃圾处理对策分析
2005年镇海区的城市生活垃圾量已达到20万吨,根据预测,2010年将达到24.8万吨,2020年将达到33.3万吨,现在的垃圾处理场是无法消纳的。因此,急需认真研究垃圾处理对策,使镇海垃圾处理系统尽快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关系到镇海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在眉睫的大事了。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根据中国政府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对生活垃圾处理提出的要求以及《宁波市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结合镇海实际情况,镇海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体思路为: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垃圾焚烧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综合利用为补充,提高环境意识,改革环卫体制,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相关法规,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收费制度,形成良性循环格局,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一)健全法律法规,垃圾处理管理法制化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垃圾的法律法规相当健全。美国关于垃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就有好几十部。德国很早就制订了垃圾法,1993年又颁布了《居民点固体垃圾处理技术规定》,1996年10月又出台了《循环经济法》。正是有那么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法律法规,才使得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垃圾能够循环利用,垃圾能够科学处理,不会污染环境。因此,要加强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对垃圾分类收集、垃圾收费制度、物品包装等进行立法,制定和更换相关不符合时代步伐的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增加垃圾处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二)拓宽投资渠道,垃圾处理资金来源多元化
1、政府加大垃圾处理的投资力度,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属公益性事业,由于现阶段垃圾处理尚未市场化、产业化,设施建设还需靠政府加大投入,政府也必须切实承担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职责,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吸引银行贷款和引导社会投资。
2、尽快建立垃圾收费制度,补充垃圾处理资金不足。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垃圾收费制度是补充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应该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建立垃圾排放收费制度,全面开征垃圾处理费。垃圾的产生者要合理付费,再由政府将这些经费用于垃圾处理。在环卫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可以暂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取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可采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的方式,亦可采取与水电费联合征收的方式,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收缴率,降低收费成本,如广州市垃圾处理费将和水费一起收。实行垃圾收费制度既可极大促进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垃圾的源头减量,又可减轻垃圾处理费用压力。目前已有一些大城市开始了垃圾的收费工作,如南宁规定每户每月支付8.00元的垃圾处理费,上海规定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支付每桶40元的垃圾处理费。
3、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制定鼓励社会力量从事垃圾处理的政策,拓宽投资渠道,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由于总体上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在一段时间内,还难以通过垃圾收费平衡垃圾处理的全部成本,故还需通过其他形式如入股、兼并、合资、BOT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目前,镇海区政府正与中科实业集团(控股)公司采用BOT方式在宁波化工区(镇海澥浦镇)兴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镇海区只需负责垃圾的收集和运输到厂,给予投资方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垃圾处理的专营权,无需投入建设资金,无需对企业运营管理及经济风险承担责任。这是镇海区利用社会资金迈出的第一步。只有多渠道筹资金,才能加快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
(三)深化体制改革,垃圾处理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
垃圾治理必须走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道路。要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养分离,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卫作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
1、要将垃圾清运处置单位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去,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变为企业管理体制,采取入股、兼并、合资等多种形式,组建“作业服务类型”和“生产经营类型”等专业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
(1)清扫保洁是环卫作业的源头,是纯粹的公益事业,其费用由财政投入,但是可以将清扫保洁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操作,降低清扫保洁费用。
(2)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是环卫作业的中间环节,可以单独组建收运公司。
(3)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是环卫作业的最后结果,目前镇海澥浦垃圾焚烧发电厂已是企业化运作,独立性强,其费用最终来源于垃圾处置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近期控制在60元/吨左右,今后可随时间推移,随行就市。
(4)后海塘垃圾填埋场可采取承包方式,由承包人向垃圾倾倒者收取垃圾处理费用,但主要处理污染较小的垃圾如建筑垃圾及焚烧厂最后的炉渣等。
5月26日,江苏省一日开标3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或相关)项目,引发业界关注。以下是3个项目的简介:据笔者了解,以上项目扎堆...
[详细]
2021-06-04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