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环卫体制改革后,要积极引进各类公司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培育垃圾处理市场,由具有垃圾经营资格的单位负责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同时鼓励社会各方面兴办垃圾处理产业,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垃圾产业,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3、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乱倒垃圾企业、人员的查处力度,提高环卫作业水平,重点抓好宏观管理,在政策法规上扶持,质量标准上指导,检查考核上把关,奖励惩罚上制约。
4、要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统一城乡环卫设施规划、建设、管理,逐步将城乡垃圾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促进城乡一体化环卫体制的形成,切实解决农村垃圾出路问题。目前,镇海区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街道)运输,区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已形成。
(四)选择合理技术,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垃圾处理有填埋、焚烧、堆肥、回收等多种方式和技术,具体选择应该根据垃圾成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自然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然而垃圾处理发展的总趋势是:在分类收集基础上的再生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比例逐步提高;垃圾填埋的标准将越来越高,填埋比例逐步下降;垃圾焚烧将稳步发展,焚烧发电的比例将会上升。根据生活垃圾处理指导思想和总趋势,要对垃圾收运处理流程进行整合,改混合模式为分类模式,促进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
1、分类收集,从源头上使垃圾资源化
作为“社会公害”之一的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而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美国垃圾是分类装袋堆放的,德国则在每个家庭前放黄色、蓝色和黑色三个垃圾桶,用以分类堆放垃圾。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处理发展历程表明,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最有效途径。2000年,建设部把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重点回收废纸、塑料、电池等,已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垃圾分类收集,不仅可直接回收大量废旧原料,实现垃圾减量化,可以减少垃圾运输费用,降低垃圾处理成本,还可以解决垃圾填埋占地多的问题。
(1)在城区内提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居民可将不同垃圾分类投放。
(2)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行动,由政府部门如街道、社区、村等定期到居民区回收各类废品,或者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用废品交换盆栽或其他有用之物(与以前农村的“鸡毛换糖”相似),鼓励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分拣出后卖给废品收购站,这是居民广泛参与的一种形式。
(3)是规范“拾破烂者”,免得造成二次污染。
(4)是环卫部门专门设立垃圾分类部门,对垃圾进行分类。
目前重点是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规划,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选择部分小区进行上门分类收集和设点定时分类收集试点,并加强分类收集、运输配套设施的建设。
2、垃圾焚烧,从处理上使垃圾减量化
垃圾焚烧是实现减量化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通常可使处理的生活垃圾减重80%和减容90%以上,其热能转化率可达84%左右。垃圾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理相比,具有占地小、场地选择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烧余热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目前,全世界每年垃圾焚烧量约为1.1亿吨,绝大部分垃圾焚烧厂分布于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处理美国占16%,日本约占75%,德国和法国约占40~50%,英国占9~10%,加拿大占5~6%。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许多城市如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也都已建成或在建焚烧发电厂。2005年,总投资2.08亿元的镇海区澥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始兴建,采用焚烧方法和循环流化床工艺,日焚烧处理垃圾600吨,每年可发电1.2亿度。垃圾焚烧发电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焚烧后的垃圾灰渣体积和数量大幅下降,大大减少填埋占用的土地。镇海区澥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3。
3、卫生填埋,从终端上使垃圾无害化
所谓卫生填埋,就是能对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的填埋方式。卫生填埋处理是垃圾的最终稳定处置方法,是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仍然是大多数城市解决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垃圾填埋处理具有操作设备简单、适应性和灵活性强特点。但卫生填埋处理方式面临着土地占用量大;渗滤液收集处理困难;自然发酵所生成的沼气收集处理困难;长期“投入产出比”低下等问题(而且这种“投入产出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土地的增值,只会越降越低)。真正做到“卫生填埋”,日常处理费用并不低于其它处理手段。杭州天子岭卫生填埋场,在政府每吨垃圾补贴50元人民币的条件下仍亏损运行,垃圾渗滤液尚且做不到完全达标排放。而且,卫生填埋一旦发生渗滤液泄漏,其污染的影响是严重的,并且无法根治和补救。所以,在“寸土寸金”的镇海区,卫生填埋仅能作为采用其它垃圾处理手段的补充手段,即只有“垃圾的垃圾”才能选择这一补充手段。镇海区可以结合围海造地,拓展发展空间,对后海塘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仅处理一些污染较小的垃圾如建筑垃圾、垃圾焚烧厂燃烧后的炉渣等垃圾,并及时覆盖回填垃圾,进行绿化,消除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的污染。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