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排放时,COD增加值最高为0.232mg/L,氨氮增加值最高为0.0348mg/L,未出现超标现象,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8-2002)Ⅲ类标准。由此可知,项目废水的事故排放对长江纳污水域影响较小。为了更好的保护长江水质,项目仍要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坚决杜绝事故排放和直接排放。
5.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预测结果显示,非正常状况下,在项目服务年限内,污染物影响距离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最大迁移距离为938m,未到达长江;事故情景下,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污染物影响范围及迁移距离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最大迁移距离为739m,未到达长江。
模拟结果显示,非正常状况下和事故情景下超标污染晕虽未到达长江,但仍需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和制定完善的跟踪监测系统,最大程度上减小污染物对周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5.4声环境影响评价
预测结果表明,场址声环境状况较好,由于处理场的运行,场界噪声值有所升高,但各测点均能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Ⅱ类标准要求。
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渗滤液处理产生的污泥均属于在一定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固体废物,这类废物其组成在达到稳定化之前会产生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质渗滤液,并释放出H2S、NH3等致恶臭气体,处置不当,将对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空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全场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运至库区填埋处理,经妥善处理后对周边环境无影响。
5.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1)由于填埋机械噪声和工作人员的活动会改变原本静谧的农田环境,对部分陆生生物的生活造成干扰;
(2)工程冬季取土的时候,可能对取土范围内冬眠动物造成影响。
(3)填埋场大量苍蝇、蛆及鼠等害虫的活动,潜伏疾病传播的危险,影响附近人群及动物的健康。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垃圾填埋场对土壤的主要影响是在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雨水渗透淋溶作用对填埋场附近土壤产生有毒有害影响和垃圾中的纸屑扬尘会对附近土壤产生影响。垃圾在填埋作业过程中,垃圾对土壤的影响取决于风力大小、垃圾类别及填埋方式,风力越大,垃圾中纸屑煤灰含量越多,对附近土壤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垃圾由于淋溶作用产生的渗滤液会对填埋场周围土壤造成影响。
6污染防治措施评价
6.1大气污染防措施
(1)甲烷气体的控制措施
为了防止废气在填埋体内蓄积,引起爆炸,在填埋场中每隔一定距离(20m~30m)设一个导气石笼,以导排产生的气体,石笼可随垃圾填埋高度不断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