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显示,长江(石首段)水体1#及2#监测断面各项监测因子监测值均能满足GB3838-2002 中Ⅲ类水域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要求,3#~6#监测断面各项监测因子监测值均能满足GB3838-2002 中Ⅱ类水域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说明长江(石首段)水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其规划的水体功能。
3.3声环境质量现状
该区域的环境噪声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
3.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中超标因子为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硬度、氟化物、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该地区地下水类型为长江一级阶地孔隙承压水,含水层本身含铁锰质,区域地下水中铁锰含量较高,受区域地质背景影响,监测点中铁、锰含量偏高,尤其是锰含量较高。
本项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硬度、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主要受上游老垃圾填埋场、临时堆场和工业区的影响。
3.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区域内的土壤环境现状质量较好,根据计算的Pi值均小于1,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总体而言,评价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较好。
4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建设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建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本项目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已结束,因此本报告对施工期环境影响不作分析。
5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5.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评价区域内H2S最大小时落地浓度贡献值为0.00855mg/m3,叠加环境现状值后占标率为85.53%,符合标准;各关心点处H2S小时浓度叠加背景值后均能满足标准要求,但叠加背景值后最大占标率为81.3%,接近标准要求。
评价区域内NH3最大小时落地浓度贡献值为0.03581mg/m3,叠加环境现状值后占标率为52.91%,符合标准;各关心点处NH3小时浓度叠加背景值后最大占标率为81.3%,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评价区域内甲硫醇最大小时落地浓度贡献值为0.00037mg/m3,叠加环境现状值后占标率为53.45%,符合标准;各关心点处的甲硫醇小时浓度叠加背景值后浓度最大占标率为44.99%,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本项目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定为填埋区外围500m。
5.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预测结果表明:由于本项目运营期废水排放量相对长江而言较小,废水正常排放状况对长江纳污水域的影响很小,正常排放时,COD、氨氮浓度基本不发生变化,计算结果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8-2002)Ⅲ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