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点研究以厨余垃圾为核心的技术工艺
厨余垃圾的处理技术选型是实施垃圾分类后面临的最大难题,当前厨余垃圾的处理技术较多,有粉碎排污、源头降解、堆肥、饲料化利用、厌氧消化等方式,旧金山市主要采取堆肥利用的方式,这与加州的葡萄园、沙漠治理和土壤改良都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有关。深圳市厨余垃圾量大,占垃圾总量的50%左右,如果选用堆肥处理,每天几千吨的肥料,不说销售和使用,就储存和运输都不容易,而且深圳市厨余垃圾含杂质多,盐分高,堆肥的使用范围有限,堆肥利用技术不适合在深圳市大规模应用。深圳市应以申办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城市垃圾循环经济技术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及工程示范”和 “清水河垃圾处理环境提升工程”研究课题为契机,重点研究混合垃圾预处理技术、厨余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垃圾填埋场臭气控制技术和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能量循环利用技术,以科技创新提升垃圾处理质量。
六、建立垃圾减量和分类激励机制
据了解,国内外垃圾分类成效较好的城市,均采用垃圾处理费按量计征的办法,利用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垃圾分类。例如:台北市从1991年开始实行垃圾处理费随水费征收,但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到了2000年,改为按产生量随袋征收,垃圾减量和分类才有了明显成效果。垃圾分类投放是件麻烦的举手之劳,在制度设计上有了经济利益激励措施更容易推广实施,深圳市许多家庭愿意将废报纸、纸皮、易拉罐、矿泉水瓶等拣拾起来,主要原因是这些废品可以卖钱,而不是环保。深圳市垃圾处理费按用水量折算,随水费征收,取得了较好的收费效果,但由于水用得多的家庭并不一定垃圾产生就多,且原特区内采用定额征收(13.5元/户),收费与垃圾产生多少、有没有分类都没有直接关系,这不利促进垃圾减量和分类。垃圾处理按量分类计征在操作层面上难度大,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但应该着手研究和论证。
七、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营监管体系
深圳市环卫作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清洁服务企业有400多家,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有的企业为了拿到业务采取非市场手段,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恶性竞争,服务质量打折扣,“劣币淘汰良币”现象时有发生,既加大了政府管理成本,又降低了服务质量。如平湖垃圾焚烧发电厂,招投标时企业竞价60元/吨,结果设施建成后投产后,排放不能达标,二次污染严重,最终需政府追加投资改造并提高补助单价,造成工作被动。又如,随着老虎坑焚烧厂二期和东部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能源集团垃圾焚烧产能将达到1万多吨/日,处于绝对垄断地位,BOT协议一签就是20多年,而垃圾处理是关乎民生的公益事业,一天都不能停。因此,深圳市应进一步加强环卫市场化运营的监管研究,适当整合,既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又要兼顾预防垄断,合约条款应严谨细致长远,不仅着眼于如何确保正常运营,还应规定不能履约怎么办,要有严厉的处罚和退出机制,要把运营企业锁定在只有诚信做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生存发展和赢利的轨道上。
八、加快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
各社区应按照垃圾分类要求设置标识统一、数量足够、方便投放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完善垃圾分类收集网点。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工艺, 全力推进东部(石碧)、老虎坑二期、南山二期、白鸽湖等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建设,老虎坑、东部、龙岗、清水河、水径、塘朗山等餐厨垃圾和城市生物质废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关停一批处理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的垃圾处置设施,大幅减少二次污染,改善处置设施周边环境,整体提升垃圾综合处置水平。
(作者系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