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废旧手机回收构成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手机生命周期的相关企业中,手机维修商和二手手机商回收贡献突出,而手机厂商和手机拆解商贡献不足,形成了“橄榄型”结构特征。这种“橄榄型”结构凸显支撑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的科技政策乃至电子废弃物回收科技政策,应该区别于发达国家,应该节约资源与治理环境并重,应该重点促进旧手机等旧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关键词:旧手机;报废手机;回收;“橄榄型”结构;生命周期;科技政策
0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废旧手机成为国际上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研究的新课题[1]。发达国家废旧手机等电子废弃物回收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厂商和拆解回收商是最重要的回收主体,基于这样的回收结构,促进厂商和拆解商的绿色技术创新,构成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回收科技政策的重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消费国(截至2008年8月底,我国拥有6.16亿手机用户,未来每年将产生1亿多部废旧手机),我国废旧手机的回收结构呈现怎样的整体特征?基于如此特征的回收结构,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科技政策的重点内容应该是什么?目前来看,我国相关的研究缺乏对上述问题的讨论[2],而加强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制定相应的适合国情的科技政策显然是必要和迫切的。
1技术产品生命周期与废旧手机回收
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概念,为认识废旧手机回收结构提供了恰当的视角。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Artifact Life Cycle),又称生命循环或寿命周期,是指技术产品作为人工自然物,从自然中生成到报废消解于自然中去的,“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整个过程。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既包括制造产品所需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也包括产品的市场营销、贮存、运输等流通过程,还包括产品的使用、维护、旧物再利用,直至拆解再循环和最终产品报废处置。这些过程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nalysis,LCA),则是针对整个技术产品生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以技术产品为主线,分析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等各个过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图1手机生命周期
根据技术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手机生命周期包括手机的设计、生产、销售、电信运营、使用、维修、二手手机再利用、手机拆解处置等过程。基于技术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废旧手机回收事业显然包含以下三方面内涵:第一,手机有一个有限的生命,手机所经过的每个不同的过程都对废旧手机回收和环境保护政策提出了不同的挑战;第二,在手机生命周期不同的过程中,手机的环境影响有大有小,相应的利益主体的回收责任有重有轻;第三,在手机生命周期不同的过程中,手机的回收及其环境影响,需要不同的利益主体基于不同的回收技术,实施不同的应对策略。
在我国,手机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所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手机厂商、手机销售商、电信运营商、手机消费者、手机维修商、二手手机商和手机拆解商等。各个企业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从手机消费者手中回收废旧手机,形成了我国特殊的废旧手机回收结构。
2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结构的“橄榄型”整体特征
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已经初步形成了“橄榄型”的结构。所谓“橄榄型”结构,顾名思义如同橄榄——“两头小,中间大”的似球状体。即在手机生命周期的视野中,相关企业对废旧手机回收的努力和贡献如同橄榄形状——“两头小,中间大”。处于手机生命周期中间过程的手机维修商和二手手机商,对于减少旧手机垃圾化及其环境压力担当最为重要的回收渠道和手机再利用作用,构成当今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的核心力量;而位于手机生命周期前端的手机厂商、销售商、运营商,尤其是位于末端的手机拆解商,对废旧手机回收贡献不大。
(1)个别手机厂商进行有限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公益回收活动。目前,在我国,获得手机牌照的企业共计达到90多家,手机产能达到每年5亿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作为手机生命周期的起点,手机生产企业负责手机的设计与生产,他们是否对手机进行绿色设计与生产,并积极承担回收废旧手机的责任,对回收事业影响巨大。
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回收事业的重要科技政策是:政府要求生产企业加强源头控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采用无害化材料和环境友好的工艺进行生产。欧盟于2006年7月1日实施《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要求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禁止使用6类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我国政府于2007年3月1日施行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在这两个法令的影响下,我国的手机生产企业进行了手机无铅化的技术创新,生产无铅的“绿色手机”。目前企业这种绿色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法律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