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控制产品与服务,预估占总环境技术市场的10%,主要输入国为技术较先进的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与其它欧洲国家等国,特别是运用在较多高阶技术的空气污染控制系统中,以美国商品较具可靠、耐久及精密性的质量。然而,对于许多企业负担不起高价位的防制设备,并无多余预算来执行空气相关项目工作。因此,仍须从国际组织与世界各国获取援助资源,来加强空气污染控制。
6.2 我国环保产业对于越南环保市场之前景
6.2.1 短期市场趋势(2003~2005)
越南环保市场仍以自来水供给系统、废水处理为主,经由政府开放的公共工程方面因受限于援助国家或组织之要求,台湾厂商可以发挥或参与的空间容易受到限制,但是当地产业界对环保设备或工程衍生的商机需求,对于有心进入越南环保市场开发的业者较具吸引力。当地工业区管理单位对于兴建废水处理厂之需求,以及外资企业因为法令压力而需要开始增设废水处理措施之趋势,都是近期内有心进入越南环保市场业者应该注意的重点。
6.2.2 中期市场趋势(2004~2008)
产业为因应环保法令要求,将要增设空气污染防制措施,接近都会区的产业或工厂更会明显感受到这项压力。另外,由于都会区人口扩增以及当地经济快速成长的结果,有关废弃物处理的市场商机将会逐渐受到重视,由于越南政府将在2003年开始兴建垃圾掩埋场或焚化炉,预计在当地政府财源不足情况下,这些工程应会采用BOT方式进行。但是,有关废弃物处理的问题应该要到2005年后才会开始受到重视。
6.2.3 长期市场趋势(2006~未来)
根据以往台湾推动环保工程的经验,越南有关环保工程的市场应该会开始稳定成长,预计将在10年内开始进入饱和期且逐渐衰退。因此有心介入越南环保市场的业者应记取台湾以往曾发生过的历史经验,不应过度偏重介入环保工程市场,应可以开始着手布局越南环保设备市场的发展规划,因为业者以往在环保设备改良、维护及操作的宝贵经验,也是我国业者开发越南环保设备市场的优势。
6.3 我国环保产业进入越南环保市场机之重点
由于国际环保标准日益严格,而环保技术也脱离传统的废水、废气与废弃物处理,延伸至较前瞻性的污染预防、环境管理以及废污资源化的课题为主流。要将我国环保产业之设备产品或技术输出至国外,必须针对市场及需求评估,而越南其环保设备国内自制率相当低,目前国内技术较具输出能力者如下列:
(1)净水处理-净水场规划设计施工、自来水管网设计施工。
(2)污水下水道-污水系统规划设计、下水道塑料管材、塑料阴井、推进施工整合。
(3)污水处理-工业区废水处理规划设计施工,工厂制程废水处理技术规划设计施工、一般污水综合处理设备、污泥处理设备、套装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般机械设备。
(4)空气污染防制设备-旋风集尘器、袋滤集尘机、静电集尘机、烟道气脱硫设备、湿式洗涤塔、活性碳吸附系统、除臭设备、送排风机、VOC 触媒处理系统。
(5)废弃物清除处理-垃圾掩埋场规划设计施工、不透水布、VOC 触媒处理系统、中小型废弃物废气焚化炉。
对于投入环保市场最佳的机会,乃是藉由参与ODA 援助经费计划。因此,建议有效掌握ODA 计划讯息,藉由与负责执行推动相关业务的部会局处,以及当地计划管理单位建立沟通关系。另外,另外,为符合法令规范资格必须与当地主要的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并备妥完整的投标文件。
一般来说,WB 与ADB 所提供ODA 计划会要求得标的国外厂商与当地环保公司合作,并协助提升其制造水平与技术移转。过去,有些外商公司与当地顾问公司合作,例子为越南供水、下水道设施与环境顾问公司(WASEN) ; 供水、污水与环境(WASEN) ; 越南建筑&进出口协会(VINACONEX);供水与污水排放工程建设&投资公司(WASECO);供水与污水排放工程建设公司(WASEENCO)与印度支那顾问公司(ICC)。
7.结论
越南投资环境虽已经有所改善,但对于外来的投资者仍有部分限制,欲进入越南市场有下列几点可供参考:
(1)评估进入越南市场准备采取的经营模式,以避免人力投资训练产生无谓的浪费;
(2)熟悉当地之语言、生活环境及风俗文化背景;
(3)评估原有之台湾经验是否适用于越南,否则强行将台湾的经营模式移植至越南恐会蒙受更多损失;
(3)选择适当的经营据点与招募忠诚的雇员;
(4)维持和谐的政商关系以及发展特定的专业领域,并在此领域技术下发展公司品牌,争取当地市场认同;
(5)切莫采取削价竞争的策略,以免导致同业低价抢标情形发生,造成所有业者无利可图。
由于我国环保业者大多属于中小企业规模,投资海外市场前需事先衡量本身的财务能力与资金调度情况,并熟悉当地有关劳工雇用的规定以及税法的规范。同时要将经营焦点集中在本身的专业领域,在当地创造特有的经营品牌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
8.参考文献略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