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3.5.1研究分析既有建筑现状,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评估体系
3.5.2研发、推广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结构、不同构造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技术
主要包括外墙增加外保温、隔热、屋顶加设倒置屋面、平屋顶加设坡屋顶、窗户改为双(三)玻中空及Low—E、Sun—E玻璃、窗户外侧增设活动遮阳卷帘,玻璃幕墙设外夹层,入口加设外门等技术。发展单管串联采暖系统改造、加设温控阀及热计量表的技术。
4交通节能
建设我国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及管道运输的优势,合理配置运输资源,提高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率。
4.1铁路运输
4.1.1大力发展电力牵引
在主要繁忙干线、运煤专线、长大坡道和隧道线路上优先采用电力牵引。
4.1.2推广先进的电力牵引供电方式
提高电力机车的功率利用率和牵引变压器的容量利用率,降低变压器和接触网的损耗,提高功率因数。在电气化区段运行的旅客列车,取消发电车,实行接触网供电,研制和开发再生制动。
4.1.3合理发展内燃牵引
在不同纵断面的区段运行时,内燃牵引要发展控制合理用油的节能装置,寒冷地区的内燃段应建立保温库或地面预热装置。加强对内燃机车用柴油、润滑油的质量检验,确保机车用油品标准。大力推广内燃机车低烧一号柴油和各种节能技术。
4.1.4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提高国产机车、车辆的设计制造水平
要加快机车交流传动技术的应用,重视机车车辆或动车组的流线化设计,增加车辆载重,减少自重。报废50吨以下杂型货车,发展载重75吨以上及轴重23吨以上的大型货车。客货车辆应普遍采用滚动轴承,旧有货车改造安装液动轴承。加快淘汰车型老、能耗高的机型。合理配置车辆品种,实现标准化、系列化。
4.1.5铁路线路要发展重轨、无缝线路和超长无缝线路
4.1.6改善运输组织,合理调配机车
充分利用运输能力,减少欠轴,避免和减少单机开行和信号机外停车。实行长交路,节约使用机车。提高货物列车重量,扩大旅客列车编组。发展直达运输和集装箱运输。
4.2公路运输
4.2.1提高汽车的技术、经济性能
开发、推广汽油发动机直接喷射、多气阀电喷、稀薄燃烧、提高压缩比、发动机增压等先进技术;开发柴油发动机轿车;开发、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研发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设备。
4.2.2发展使用节能型汽车
鼓励发展节能型轿车;加快轻型汽车的柴油化进程,发展使用柴油的汽车、专用车、厢式车和重型汽车,提高柴油车在运营车中的比重;提高专用车、厢式车和重型汽车列车在载货车中的比重。重点发展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汽车列车、短途集散用小型货运汽车和适合农村道路的客车。
4.2.3研究、推广现代化物流技术
建设一批客货运输综合枢纽,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配套的公路客、货运站体系;建立以主枢纽为货运节点的道路货运信息服务系统,为我国道路货运中小型企业提供社会化的货物配载、交易及其他的信息服务;引导道路运输扩展仓储、配送等运输功能和服务范围;引导运输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推广甩挂运输、拖挂运输技术。
4.2.4完善城市交通体系,调整交通结构,优化交通流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其它节能型交通运输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逐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特大城市形成以大运量和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交通体系。大中城市基本形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4.2.5发展公交优先和交通智能管理技术
开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专用或优先行驶通道,建立公共交通信号优先系统。建立智能交通综合调度系统,信号灯自适应系统,紧急情况处理系统等智能交通体系。
4.2.6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增加高等级和等级公路比重
按交通量大小进行公路技术改造,逐步提高我国公路网的路面技术等级,提高路面铺装率;建立整治超载超限的长效机制,杜绝超载车辆对公路的损害。推广道路沥青路面材料再生技术和乳化沥青铺路技术。
4.2.7统筹考虑路车关系,促进汽车运输节能
研究路网布局、路面等级、交通标志设置等与汽车行驶油耗的关系,制定公路工程节能设计及公路节能评价等规范标准,保障公路项目建设节能。完善评价标准,加强监测和评价能力建设。
4.2.8研究、完善汽车技术状况检查方法及实施车辆检测维护(I/M)制度,推广确有效果的汽车节能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
4.2.9推广汽车替代燃料技术
因地制宜推广汽车利用天然气、醇类燃料、合成燃料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技术,开发研究电动汽车、氢气汽车等新型动力。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