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省煤炉灶的建设,促进技术升级;巩固省柴节煤工程基础,推广标准化节能商品炉灶,完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
7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7.1水电技术
7.1.1发展清洁高效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及抽水蓄能水电站机组制造技术
研究60MW以上贯流式、1000MW级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300MW以上蓄能机组和150MW以上冲击式水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
7.1.2提高中小水电机组技术水平和制造质量
7.1.3研究老电站更新改造技术和流域优化调度技术
7.1.4发展、推广小水电技术
在边远地区,推广离网型小水电技术;在有条件地区,推广小水电站并网发电技术。研发小水电系统自动化和一体化技术。
7.2生物质能技术
7.2.1研发、推广秸秆、薪柴等生物质高效燃烧供热发电技术
研发生物质直燃锅炉和配套生物质原料前处理技术与设备。
7.2.2研发、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供气、发电技术和设备
研发500kW、1000kW等多个谱系的生物质燃气内燃机。
7.2.3研发、推广生物质气化供气、发电技术
研发生物质气化焦油催化裂解技术与装置。
7.2.4研发、推广城市固体废弃物发电技术
研发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
7.2.5研发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
开发以甜高粱茎秆、薯类作物、甜菜和植物纤维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开发以小桐子、油桐、黄连木、棉籽等油料植物(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技术;推广餐饮等行业的废油回收、加工利用技术。
7.2.6研发、推广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技术
7.2.7研发、推广非粮食能源作物的选育和种植技术
选育培养适合荒山荒滩、沙地、盐碱地种植的稳产高产、对生态环境安全无害的非粮食能源作物。
7.3风电技术
7.3.1研发、推广风力发电技术
推广离网型陆地风力发电技术,推广陆地风电并网发电技术,研发近海风电并网发电技术。
7.3.2研发大中型风电设备
推广国产1MW以上风电机组,发展2MW及以上风电机组集成制造技术。
7.3.3研发风电配套技术
研发风电场集中及远程监控技术,风电场机组安全保障与风电场事故平稳过渡技术,风电场安全运行技术,风电场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软件。
7.4太阳能技术
7.4.1研发太阳能光伏硅材料的生产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7.4.2发展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研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形成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设计集成能力。
7.5地热能技术
7.5.1发展地源热泵技术,研究高温型热泵材料及技术
7.5.2发展地热发电技术
开发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研究适合中低温地热发电热力循环的低沸点工质,研发地热蒸汽高温发电技术、深层地热发电技术。
7.5.3推广符合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技术
7.6海洋能技术
研发潮汐、波浪、海水温差等海洋能发电技术。
8保障措施
完善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建立节能监管体制和执法监督体系,规范管理与依法监督,建立节能激励和约束机制,培育发展节能服务市场,推动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8.1加强节能法制建设
制定促进节能技术发展的法规和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建立节能行政监管体制和执法监督体系,保障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编制各项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时,把节能技术进步放在优先位置。
强化执法监督,淘汰落后的高耗能工艺和设备,禁止工艺装备落后、能耗高项目的建设。对违法用能单位,依法实施处罚。禁止销售不符合节能法规与标准的产品。
8.2加强节能标准规范制定
制定并适时修订产品的节能标准和相关规范。完善能效标准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推进能效标识应用领域。
定期编制、发布《节能产品目录》、《淘汰高耗能工艺与落后用能设备(产品)目录》和高耗能产品单位能源消耗定额标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及应用。
8.3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支持力度
积极支持节能规划、政策的研究和节能标准、规范的制定。重大节能技术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相关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开展重大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加大节能技术与产品、重大节能项目示范、试点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对鼓励发展的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用给予相应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