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先进环卫经验 推进深圳垃圾分类

2011-06-08 深圳市城管局 作者:叶果 刘水元 罗向东等 A+  A-

推进深圳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目前,全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为13040吨,现建成运行的2座垃圾填埋场和7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无害化处理能总共为8675吨/日,处理能力短缺4365吨/日,为确保深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的目标,垃圾处理设施长期处于超负荷或带病运行状态,由此衍生出渗滤液处理和臭气控制等问题。另一方面,深圳市垃圾产生量仍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遏制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的势头,5年后势必出现“垃圾围城”局面。现借鉴鄂尔多斯、广西横县、台北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处理减量的成功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设施建设,确保足够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一是强力推进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3000吨/日)、白鸽湖垃圾焚烧发电厂(1200吨/日)、石碧垃圾焚烧发电厂(5000吨/日)和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800吨/日),以及餐厨垃圾、生物质垃圾等垃圾综合处理、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二是新建设施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排放应达到或超过欧盟标准;三是今后随着新建设施的投入运行,对于一些老化的、低标准的设施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升级或关停;四是要调减下坪填埋场、老虎坑填埋场的垃圾处理量,减少垃圾填埋量,缓解清水河片区的环境压力;五是严格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各项设施高标准营运。
(二)立足当前,推广垃圾综合处理项目
鄂尔多斯垃圾综合处理模式对深圳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需组织专家组在技术层面进行本土化论证,并结合深圳市国家科技部863示范工程“城市生物质综合处置工程”,充分借鉴“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力求在建设规模、产气速率、产气效率、设备国产化、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可在坪山环境园内进行试点,如果试点效果明显,可进行大力推行。
(三)着眼长远,积极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工作
研究表明,深圳市现产生的原生混合垃圾中可降解有机垃圾和资源类可回收垃圾约占40-50%,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尽可能回收资源类垃圾,将可降解有机垃圾分类收集,单独处理和综合利用,抑制深圳市现在生活垃圾8%的增长率,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或负增长完全是有可能的。
1、加强组织领导。垃圾前端分类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垃圾分类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时间跨度大,需要动员每家每户、每个单位每个社区参与,需要研究制订大量的配套政策和法规,需要坚持不懈持续推进,如横县用了10年的时间才实现70%的覆盖率,台北花了10年时间,日本用了27年的时间,德国垃圾分类工作差不多开展了40多年。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办事机构协调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垃圾处理费按量计征制度,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的激励机制,引导单位、社区、居民养成日常垃圾分类投放习惯,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它垃圾五类,落实产生、收运、处理责任主体,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3、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动员工作。将城市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和倡导绿色消费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树立“垃圾治理、人人有责”、“分类垃圾、大家动手”的观念,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要制定垃圾分类宣传纲要,依托电视、广播、报纸、橱窗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垃圾分类,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将垃圾生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提高市民对城市垃圾分类的认知度,提高垃圾分类正确率,取得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意念。
4、启动试点,分步推广。近年来,深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推进垃圾分类,规范餐厨垃圾管理的提案议案在增多,一些企业、物业管理也在积极偿试垃圾分类,如:2010年3月,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零公里行动”启动仪式上表示,未来3年内万科所开发的社区全部实现垃圾分类和垃圾前端减量,目前万科总部大楼已实行垃圾分类,在万科第五园小区进行了实验。由于深圳市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大,高档商品住宅小区与城中村握手楼共存,因此,深圳市垃圾分类工作可以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大型企业、中高档商品住宅小区先推行,再逐步推广。(作者系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1、深圳市城管局爱国卫生处调研员2、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3、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监管科科长4、深圳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5)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