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口市环卫管理及体制改革的思考

2007-06-27 海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作者:刘波 A+  A-

(二)推进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多元化经营。
按照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就是要突破行业的框框,积极拓展和占领环卫新领域。根据当前我市环卫行业机构、人员、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及环卫业务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环卫作业企业化、专业化改革;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导向,建立起政府调控,主体多元,有序竞争的环卫行业运作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环卫资源,向高技术、高效率、高效益的专业化经营集中,提高环卫作业的现代化水平。因此,拟将市环卫处下属各个事业单位、三个区环卫局和各开发区环卫部门进行重组并改制为:振东环卫公司、新华环卫公司、秀英环卫公司、公厕粪便管理公司、垃圾处理公司、建筑渣土管理公司、高楼外墙清洁公司、废弃物回收利用公司、环卫设备公司。
除此之外,总公司还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及环卫管理的需要,增设其他类型的环卫服务公司。
(三)改革现有的环卫管理模式,建立适应企业化管理的新机制。
环卫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属于城市社会公益事业,其公益部分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实行企业化管理,必须解决过去那种政事不分、有偿服务收入和公益部分经费不分以及吃大锅饭等问题,建立起适应企业化运营的管理机制。
1.资产管理机制。要进行清产核资,明确产权,以国有资产入股和经营管理者、干部职工参股扩股等方式,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财政拨款管理机制。道路清扫保洁、部分垃圾收集和运输、垃圾处理等均属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这部分的财政拨款要由市环卫总公司统一管理,并按各个工种的劳动定额和质量标准进行经费核算,由总公司作为总发包商将这些任务进行内部招标,中标公司与总公司签定承包合同,按照合同法实行合同管理。
3.用人机制。改革原来的用工制度,公司经理实行聘任制,工人实行合同制,并实行优化组合,先内后外,优胜劣汰,下岗分流的用人新制度。原环卫局的正式工通过理论、业务、技术等方面考试,从中挑选出有理想、有水平、有能力的担任各公司的管理人员,其余的重新聘用为一线工人,一线工作以聘用临时工为主。另外,环卫处原有的公务员只是换岗安排在公司工作,应按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其行政职务按公务员的职务序列确定;其在公司担任的职务,由总公司按管理权限聘任。
4.分配制度。除换岗安排在公司工作的公务员执行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工资政策外,其他人员实行企业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并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5.监管机制。继续贯彻执行“定人员、定路段、定工种、定任务、定标准”的“五定”监管制度,并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劳动定额和规范的质量标准;制定严格的检查监督和质量考评制度,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监督管理。考核结果与分公司和承包人的经济效益挂钩,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对差劣者给予处罚,甚至按公司法规定和管理条例作解雇、解聘等处理。
6.承包经营责任制。要大胆引入企业化管理机制,采用模拟市场的做法,建立以单项作业承包为内涵的不同形式的岗位承包责任制(如由个人承包具体的路面、厕所的清洁,基层单位划块整体承包、班组集体承包、运输单位承包、企业承包等)。由市环卫总公司核定工作任务,拨发年度经费,并提出质量标准。承包期内,环卫主管部门环卫总公司负责进行检查并建立档案制度,保洁质量与承包经费挂钩。以这种承包方式,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卫内部的竞争机制,打破长期形成的吃“大锅饭”现象,促进环卫事业的快速发展。
7.市场竞争机制。改革后,我们要建立起以向社会招标投标为标志的市场竞争机制,根据自愿投标,先内后外,公平竞争的原则,将环卫业务向社会招投标,真正使环卫具体事务公司化、企业化,实现行政管理与具体事务彻底脱离。
8.社会服务机制。为增强改革后环卫企业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以有偿服务为形式的多元化社会服务机制。一是垃圾收运方式改革。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采取“上门收集、袋装密封、压缩运输”的垃圾收运方式,实行上门收集、密闭收集和压缩站内作业,从而避免二次污染,方便居民排入垃圾,减少空飘垃圾和乱倒垃圾的现象,而且便于环卫部门对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增加收入,改善环卫工人的生活福利。二是“门前三包”责任制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以“门前三包”有偿代管的方式取代原来的“门前三包”责任制,解决我市“门前三包”责任制不落实的老大难问题。三是扩大环卫服务面改革。通过扩大环卫服务面,从多个领域向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卫有偿服务,以增强环卫企业自身存活能力。
9.行业管理机制。改革后,环卫必须建立行政、行业、企业管理三个层次,建立以提升管理层次为目标的现代环卫管理新机制。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职能。政府环卫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环境卫生发展规划的编制;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政府投资和社会收费;维护环卫市场秩序,行使监督、管理调控的权力;领导行业协会和各专业分会工作。二是规范环卫作业市场管理。在环卫作业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后,成立海口市环卫行业协会,并按专业设若干个专业协会。市环卫协会为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自我管理之间的中介性自律管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逐步把大量事务性管理工作转移给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及其各专业分会主要承担环卫企业的资质审查,组织企业招投标,制定行业指导价格和行业行为规范;企业的选优评级;信息交流和管理培训,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等等。三是加快企业化转制改革。对市、区各类环卫作业服务的事业性单位进行企业化转制改革,使他们从行政部门的隶属管理中彻底脱离出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环卫作业实体,走上自我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轨道。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