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产品所需原料供给充足长期产能更有保障
据了解,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已应用于一次性餐饮具如刀叉勺、吸管、塑料购物袋、地膜等制品,也应用于3D打印线材、纺织纤维及医用材料等。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生物降解地膜也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性能规定,部分大型超市、餐饮连锁店等也已开始使用完全降解的刀叉勺、吸管、塑料购物袋等。
可降解塑料作为重要的替代产品,广受市场关注。如果大规模推广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制品是否够用?价格是否能够被消费者接受?
事实上,替代产品所需的原料供给不必担心。记者在采访时得到一组数据:2020年底涉及禁限塑料制品的消费量在30万吨左右,而同期生物降解塑料产能在40万吨左右。即使不考虑其他非塑制品的替代能力,就单单使用生物降解塑料一种替代品,也能够满足需求。
与此同时,业内相关人士认为,《意见》实施后,公众的消费习惯将得到进一步改变,有更多的人会主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此外,一些减量化设计新产品、可重复利用制品、布袋、纸袋等产品的市场供应也可以消化一部分的替代需求。
长期来看,生物降解塑料产能也有保障。据专家介绍,至2025年底,《意见》涉及禁限的塑料制品总需求量预计在百万吨以上。目前,为满足市场需求,有关替代品生产企业尤其是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和投资者均在积极加大投资、扩大替代品产能规模。
据专家统计,PLA原料方面,浙江海正公司在年底将产能扩大至4万吨,安徽丰原5万吨生产线已在今年9月投产,同时30万吨的生产线也已开建,预计2022年还将新建50万吨生产线。PBAT原料方面,新疆蓝山屯河公司12.8万吨产能基础上已开始规划建设新的12万吨生产线,珠海万通在6万吨产能基础上已开始建设新的6万吨生产线并规划建设3万吨PLA生产线,金晖兆隆公司1.2万吨和杭州鑫富公司1万吨生产线基本稳定生产供货,营口康辉石化公司和仪征化纤公司各自3万吨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甘肃莫高2万吨生产线11月将投产,另外万华化学、浙江华峰各自3万吨生产线正在建设中,上海彤程、山东瑞丰2个公司各自6万吨生产线已经公告要进行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相关企业产能按计划达产,PBAT和PLA的规模在2022年将达到百万吨以上,基本能满足2022年底替代供应能力。在2022年如果这些产能均达产、单个工厂生产线产能达到20万吨以上后,生物降解塑料PBAT受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推动,预计成本会下降,销售价格也随之有较大幅度下降。”
此外,为推进替代品市场发展,促进供需双方精准衔接,相关协会也在积极行动。近期,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石化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组织下,需求方餐饮、商超商家与供给方可降解材料原料及制品企业进行了可降解材料的精准供需对接会,不少商家进入了采购流程。此外,中国商业联合会还与中国连锁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组织召开商贸流通领域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会议,邀请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献计献策,为政策交流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