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转变运行方式,提升厕所管理服务水平
(十一)提升公共厕所管理水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公共厕所管理(产权)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公共厕所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公共厕所管理办法,依法向社会公示。加强公共厕所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公共厕所设施设备完好,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即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的要求。加强公共厕所管护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管护人员专业培训,提升管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公共厕所专(兼)职管护人员管理制度。
(十二)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探索“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鼓励引导专业化企业参与公共厕所建设和品牌化、规模化连锁经营,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对公益性厕所进行托管、维护。对公共厕所经营主体兼营商业项目的,可研究制定水电费优惠等支持政策,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十三)推进公共机构厕所开放共享。充分利用存量厕所资源,加强厕所卫生提升和开放共享。按照厕所类别、等级,制定相应的补贴补助政策,积极推进各类社会经营场所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业窗口等非涉密保密单位的厕所对外开放,有效扩大厕所供给量。
(十四)加快信息化技术推广运用。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厕所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应用。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政府网站、社会媒体等多种渠道,推广使用“城市公共厕所云平台”,让广大市民参与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反馈公共厕所使用中的问题,实现共治共享。
五、加强要素保障,为“厕所革命”提供有力支撑
(十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政策资金,加大对“厕所革命”的支持力度,对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建设改造公共厕所和农村户厕的县(市),省财政给予部分贴息,切实发挥公共财力带动作用。各县(市)要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公共厕所和农村户用厕所建设改造,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景区景点主管部门要统筹公众旅游性收入支持景区景点厕所的建设、运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