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放环节是整个垃圾分类中的关键和难点,国内城市在行政、经济、法规、宣传等多方面采取了措施,力争从多个方面来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准确率和参与率。行政方面,很多城市加强了部门协作,除了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部门之外,环保、教育、再生资源回收等更多的职能部门参与到了垃圾分类;很多城市还加强了市、区、街道的行政考核。法规和宣传方面,很多城市制定了垃圾分类的政府规章,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经济方面,很多城市采用了正向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和参与率。居民层面,采用积分兑换等模式,对居民投放的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等进行奖励。具体操作层面,采用购买服务的模式,引入了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来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
由于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管理个体数量众多,很难采用某一种手段来推动,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各种推动力的协调作用。特别注意的是,在经济正向激励方面,对居民个人的经济鼓励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鼓励的范围及实施阶段,避免前期对垃圾分类的投入鼓励措施过大,造成习惯性效应,从而对后继的大范围推广产生不利影响。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原则,中长期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推进,应该建立与垃圾分类相适应的垃圾收费制度,通过分类可以减少对垃圾处理的支出,从而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参与率与准确率。
(四)从城市固废的全过程管理角度审视垃圾分类
从城市固废的全过程管理角度来看,垃圾分类应该贯穿于城市固废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全流程。在管理对象方面,包括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回收等都应纳入垃圾分类的体系,通过对这些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大大减少进入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数量;在管理流程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全流程,特别是加强源头减量和终端设施建设,从源头减少垃圾,并保证分类后的垃圾能够妥善利用和处置。

(作者单位: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