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改扩建公路主线总长130.247km,均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60km/h,路基宽度8.5m~12.0m;连接线长6.368km,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全线共设置桥梁21466m/151座,涵洞(通道)454道。全线共布置隧道13938m/9座。工程总占地681.60hm2,挖方1421.41万m3,回填方634.32万m3,弃方789.16万m3。工程计划于2018年1月开工,2020年12月完工。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1)地表水影响:施工场地生产废水、混凝土拌和场含SS的碱性废水等直接排放,将会导致水体的泥沙、石油类等污染物含量增加。项目建成营运后,路、桥面污染物随路面径流进入附近水体造成污染,总体上影响轻微。项目服务设施污水产生量为193.7t/d。
(2)地下水环境:隧道施工期影响半径为230~712m,隧道施工最大涌水量为1216~46116m3/d;笔锋山隧道进出口附近均有温泉出露,两处温泉均未开发利用,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导致两处温泉出现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公路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沿线部分居民取水点产生影响。运营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总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3)环境空气:施工期主要问题是TSP污染;营运期NO2日均浓度、高峰小时浓度在10m外均满足评价标准;隧道口外村庄环境空气质量受影响轻微。
(4)声环境:施工期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源7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夜间在30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营运近期敏感点均达标,中期和远期不超标的敏感点分别为77处和74处。
(5)生态影响:公路占用自然植被以次生性的干热灌丛为主,区域植被类型组成及分布格局不会因本公路建设发生改变;公路建设对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小;工程未占用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公路建设不会降低区域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工程建设主要对保护动物造成惊扰,而猛禽类在沿线广泛分布,基本不受拟建项目影响;拟建项目工程占地以林地为主,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工程沿线涉及占用国家II级保护植物云南榧木2株、红椿2株。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生态影响:建议对工程占用保护植物进行就近移栽保护;对于公路占用省级生态公益林路段建议路段优化;对水土保持方案拟设的弃渣场进行优化。
(2)水环境:项目服务区采用二级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隧道管理所和养护工区采用地埋式改进型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出水用于绿化灌溉,不外排;全线跨水桥梁两侧设置加强型防撞墩;跨越金坪河水体的4座桥梁各设置事故沉淀池1座;保护区进出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公路起点临怒江一侧增设护栏及防撞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