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环境风险
项目运营期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为:烟气处理系统事故排放、氨水储罐泄露、恶臭泄露以及垃圾渗滤液的渗漏等几个方面。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环境空气
项目对焚烧炉产生烟气收集后经过余热锅炉并入烟气净化系统,烟气净化采用“SNCR(炉内)+半干法脱酸+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的处理工艺,并采用“3T+E”焚烧工艺,经净化达标后废气通过120m高三筒集束式排气筒排入大气。。
(2)水环境
项目厂区内排水系统设计为“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体制。生产废水中垃圾渗滤液、卸料平台冲洗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进入项目渗滤液处理站,采用“预处理+厌氧UASB+MBR+纳滤/反渗透”处理工艺处理后浓水回用于石灰石制浆和回喷垃圾仓,再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池作为补充水。为防止项目对区域内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对于项目区域内重点防渗区,本项目要求采取防渗措施后,区域内防渗等级不大于1.0×10-12cm/s;对于一般防渗区,鉴于厂区天然基础层的渗透系数大于1.0×10-7cm/s,因此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项目循环系统的排放的清净下水部分回用,部分经清净下水排放口外排厂外管网,最终进入大营河。
(3)噪声
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布置,加强厂区绿化,减少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4)固废
本项目产生的炉渣,外售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经固化后进行检测,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后,可以进入西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5)环境风险针对存在的环境风险,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发生后须采取的救援措施、并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将本项目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发生风险事故也能立即进行救援,以保障项目周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公众参与情况:
本项目为迁建项目环评,故采用了针对团体和个人发放调查问卷、敏感点信息公示、网站信息公示以及敏感点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其中,共计发放个人调查表59份,回收59份,回收率为100%。个人中56人明确表示同意项目建设,3人表示反对项目建设。后经现场回访沟通后,持反对意见的受调查者仍然翻地项目建设。共计发放团体调查表7份,回收7份,回收率为100%。团体调查中7家受调查团体均明确表示支持本项目的建设。项目在敏感点公示和网站一次、二次公示期间,均未收到针对本项目建设的反对意见。
(二)怒江州六库至兰坪公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