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环卫服务的市场化运作,能够有效的促进环卫服务的改革以及提高服务质量,这也是我国环卫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环卫服务事业与PPP的结合,更体现了新形势下环卫产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河间市的环卫服务市场化项目,解读该项目的交易结构的构建、监管体系的设计、采购工作的开展,为环卫服务的市场化与PPP运作模式的结合提供参考,进而充分发挥PPP模式提高项目运营效率、盘活存量资金以及推进城乡建设等优势。
关键词:环卫服务 市场化 PPP
一、案例分析思路
河间市环卫服务市场化项目的建设对于河间市环卫服务水平的提升、河间市事业单位的改革以及环卫服务供给方式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建设与PPP模式的结合给该项目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及可能,通过调研分析本项目最终采用原有环卫设施的ROT模式、原垃圾填埋场的TOT模式以及新建垃圾处理厂的BOT模式运作该项目。我们主要分析三个方面:
项目边界的确定。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河间市现有垃圾中转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和除臭系统建设以及公厕改造;项目的运维内容主要包括约定范围内的主次干道、慢车道、辅道、道路绿化隔离带和广场绿地等的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公厕的运营管理及粪便抽运等,涵盖内容众多,并且涉及城乡两级管理,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边界,这也是我们进行PPP运作的基础。
现有设施人员的安排。本项目原有环卫服务由城管局下属环卫处服务,环卫处现有环卫资产包括车辆、场地、设施、人员、低值耐用品等,如何安置好原有环卫资产,顺利平稳过渡,成为该项目关键环节,尤其是现有环卫从业人员的安排,成为社会安定的重中之重。
市场化服务质量的保障。项目实施的目的为提升河间市整体环卫质量,达到环卫服务“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同时形成环卫城乡一体化格局,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整体目标。但如何保障环卫服务的质量以达到预期目标,则成为项目实施的主要关注点,通过建立积极有效的考核体系,激励项目公司环卫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建立服务退出机制,对于项目实施后,效果出现严重问题或是其他违规现象,政府保持单方面的中(终)止权利,以此保障市场化的服务质量。
项目的深层次思考。通过对该项目的总结,对目前多种运作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讨,以及对环卫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二、项目背景
河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属河北省沧州市管辖。居京(北京)、津(天津)、石(石家庄)三角中心,环渤海经济区,距北京189公里,距天津183公里,距石家庄176公里。东与沧县、青县接壤,北与大城县、任丘市交界,西与肃宁县、高阳县相邻,南与献县相连。距离党中央最新规划的雄安新区核心区域仅50公里,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可限量。古城河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其定位为“历史古城、文化名城、北方水城和现代化中等城市”。
近年来,河间市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环境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城市市容市貌得到显著改善。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河间市城市发展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环境卫生事业必将面临诸多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河间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