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监督考评机制。通过环境治理责任划分,实行互相监督;通过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接受外界的监督。向每户居民收取100~120元/年不等的资金作为奖励基金,每月开展“星级文明住户”“卫生之家”“文明家庭”“清洁之家”等评比,评比结果与年终返还挂钩,以此促进群众从过去的旁观者和被管理者转变为实际参与者和管理者。
对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从政策层、组织层和操作层目前在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方面的探索实践可见,该模式逐渐被广大村民接纳,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村环境治理日趋常态化。
在彭州市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运行中,发动群众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完全实践农村环境自治工作仍然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落实农村环境自治模式,应注意几点:一是加强国家层面的农村环境自治法律法规的制定,改进政策的宏观供给,鼓励组织层和操作层参与政策制定。二是保障农村环境自治模式的结构优化和高效运行。三是加强对环境自治模式运行的监管。政策执行、行为落实,最后着重的就是监管。如何优化环境自治的监管机制,需要政策层、组织层和操作层继续深入思考。四是进一步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这是一切革命的基础。
结语
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在彭州市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力量,广大村民作为环境治理的主体,将为环境治理提供崭新的视角和发展方向。应借鉴初有成效的农村环境自治模式的结构和框架,具体分析各地的治理要素和环境状况,确定环境治理的基本方向,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村环境自治模式,对接新型城镇化的最优产业结构,促进全域经济发展,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