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水体污染。清泉垃圾场所在地紧靠阿瑟溪并将清泉湾包括其中,水资源丰富。但是固体废物可能随风迁徙落入水体,或者经过长期堆放后产生的渗滤液随地表径流和直接进入河流,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会缩小江河的有效面积,降低其排洪和灌溉能力,并使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受到危害。
3.3大气污染。在垃圾的运输过程中和堆放垃圾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造成局部微小气候发生变化,释放出沼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填埋气体中的有毒微量气体成分也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填埋场所释放的甲烷和二氧化碳还在全球的温室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清泉垃圾填埋场恢复
4.1恢复的目标。由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功能已经完全被破坏掉,所以进行生态恢复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复原有土壤环境的系统功能,以实现土地的再利用。其次是对当地的物种种群进行恢复,对当地的生态景观和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恢复,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进行景观再造。
清泉公园恢复生态,是培养一个可以自我维持并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并为大量特色活动项目提供场所;建造快速有效的公园道路系统来优化通往公园的交通,减少当地的交通堵塞,以期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培育一个多元化、弹性的景观。这是一个天然资产,以该地区的各种资源形成生态连通性,使水质和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也有所提高。
4.2垃圾处置场生态恢复的措施和技术。清泉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就相当于一块特殊的废弃土地,有着特殊的土地性质,在自然和人工介入的条件下,会逐渐发生一种类似于次生生态演替的过程,其过程通常是:适应性物种的进入土壤肥力的缓慢积累——结构的缓慢改善——毒性的缓慢下降——新物种的进入——新的环境条件变化——群落的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他用途。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理条件、土壤的毒性、合适的物种。将废弃地改造成公园,通过建设公园来处理城市废弃地,不仅能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还可以将被工业隔离的城市区域联系起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因此,建设公园成为一种对这类场地进行恢复和重建的有效方式。
4.2.1工程恢复方法。工程恢复方法主要目的是对垃圾填埋场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本底进行恢复,建立利于植物生长的表层和生根层。采用推置、平整的方法处理表土,用淋溶、疏松、表土更换进行土地改良,建造人工湖泊、生态廊道、活动场地、栖息地等来改善、打造景观。
(l)封场技术。为了减少渗滤液产生量、抑止病原菌及其传播媒体蚊蝇的繁殖和扩散、控制填埋场恶臭气体和可燃气体散发、提高垃圾堆体安全性、增加填埋场生态修复与开垦利用的速度,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覆盖。
①堆体改造。填埋场中的垃圾分布不均匀,各个垃圾堆体高度大小不一,垃圾边缘与地面的相接处坡度太陡,和一些山体相接处形状也极不规则,堆体不稳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依据排水、堆体稳定、景观等原则,平整场地,使垃圾平台具有一定的向下缓坡,以便于排水,对现有堆体进行整形改造,使堆体稳定。②封顶覆盖层。采用填埋场封顶覆盖层。根据封场各堆体、各平面坡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防渗膜,来阻止垃圾、渗沥液以及填埋气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也防止降雨、动物的进入和生成气的溢出,控制好堆体的稳定性。并通过种植来改善土壤状况、增加土壤厚度,创建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③填埋气收集与处理。填埋气体的积聚有发生爆炸的可能。采取了以上的技术后对填埋气的收集和处理也是重要的环节。利用气体扩散性的物理特征,采用水平收集方式为主、垂直收集方式为辅来收集填埋气到主管道中。并由抽风机抽送到填埋气处理站处理。④渗沥液收集。降低渗沥液水位,使渗沥液自流到渗沥液调节库中,另外通过抽水设备将填埋场周围含水层中被污染的地下水抽至地上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同时配合人工补给或抽水的方法加快被污染地下水的稀释和自净作用,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水回灌至地下。⑤安全环保监测。封场后将继续对填埋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主要对地下水水质、渗沥液水质水量、大气环境质量、填埋气成分及气量、填埋堆体沉降进行监测。栽种监测植物,并在填埋场内安装填埋气控制和空气恢复系统,以降低有毒气体进入空气中。掌握填埋场安全和环境状况。
(2)景观再造工程。以建设公园的形式来恢复、重建废弃场地的工程恢复方法是清泉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通过景观再造把891hm2亲水项目、休闲场所、景观车道、体育空间、自然保护地、纪念碑等分区呈现。把垃圾填埋场的旧器械设备进行改造,比如把旧驳船改装成漂流在水面上的移动花园。利用世贸中心废砾堆成的垃圾山打造山体。……通过持续的植物种植和道路延伸连接公园与城市其他空间等措施来改善场地及周边环境。场地通过生态恢复措施和创造性的景观设计,为鸟类、植物等野生动植物群落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同时,交错的陆路与水路,为公园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道路网络框架,共同支撑起清泉公园的“生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