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介绍垃圾的处理方法明确了主要的垃圾处置场为垃圾填埋场,介绍了纽约市清泉垃圾填埋场的情况,并通过分析清泉垃圾填埋场生态退化的原因和生态恢复的措施,对清泉垃圾填埋场恢复工程做了评价。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城市公园;生态恢复;生命景观
垃圾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固体废物,在城市化进程中排放量剧增,引发了垃圾“围城”问题。由于处理不当,其中含有的和降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污染。不仅影响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而且会传播疾病。因此对垃圾处置场的生态恢复非常重要。
1垃圾处置方法与垃圾处置场
1.1垃圾处置方法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方法,其中我国大部分城市垃圾采用堆放、简易填埋处理等,卫生填埋、机械化堆肥、焚烧处理也有部分应用。
1.1.1填埋。填埋是一项涉及工程技术、环境、社会、经济和法律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填埋场在综合考虑地质、水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前提下,选择利用地形或人工修筑形成的空间。填埋处理方法是一种最通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适用填埋场地愈来愈少,开辟远距离填埋场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排放费用,因此越来越不被推荐使用。
1.1.2焚烧。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但由于垃圾含有某些金属,焚烧具有很高的毒性,故容易产生二次环境危害。
1.1.3堆肥。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改良剂,以致明显降低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风、保水和培肥的功能,同时能促进植物根系的增长。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
1.2垃圾处置场
垃圾处置场,是指废弃物大量堆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地使用功能丧失的地块。焚烧处置技术仅残渣需作填埋处理,为初始量的10%;垃圾的堆肥处置只对非堆肥物需作填埋处理,为初始量的20%~25%。所以依据上述可知,一般来说垃圾处置地主要指的是垃圾填埋场。
2清泉垃圾填埋场的背景
这一部分将以纽约市斯塔腾岛的清泉垃圾填埋场(Fresh kills landfill)为例来论述垃圾处置场生态恢复的实践(清泉垃圾填埋场是一个大规模、长工期的垃圾填埋场,以此为例具有代表性)。
2.1清泉垃圾填埋场地理情况
清泉垃圾填埋场是纽约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长期垃圾污染导致其自然系统严重退化。它以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填埋场,在1950~2000年是纽约市的主要填埋场。场地总面积约891hm2,其中约45%由高度为27.0~68.5m不等的垃圾山组成,另外55%由溪流、湿地和干燥凹地构成。这里74°0'0"W,40°43'0"N,气候基本属于大陆型,多西风,属于北温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
2.2清泉垃圾填埋场发展简介
这块地在成为垃圾填埋场之前曾是一片被清澈的泉水和溪流滋润的大面积潮汐湿地,“清泉”之名正由此而来。
1948清泉垃圾填埋场作为一个“临时填埋场”建立,最初整个场地大约1215hm2,几十年下来,部分土地被改作公园或其他用途,到1980年,清泉垃圾填埋场的范围缩小至891hm2,其中486hm2的土地用于埋藏或堆放垃圾。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纽约市平均每天运往这里的垃圾多达14000t,1986~1987年,每天的垃圾接收量高达29000t之巨。
到20世纪末,这片垃圾山庞大得能够从太空中被拍摄到,公众开始对垃圾山提出批评意见。与此同时,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垃圾填埋场与周边区域的矛盾关系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关闭垃圾填埋场被提上日程。到1997年,6座垃圾山中的3座已经被覆盖上厚厚的防水膜,剩余3座将在2008~2011年被全部覆膜。
2001年3月22日,纽约市政府下令永久关闭垃圾场。可“9.11”事件却使垃圾填埋场不得不再次开放,用以容纳世贸中心废墟的垃圾。之后垃圾场关闭以准备对其进行景观恢复与改造。
3清泉垃圾填埋场生态系统退化原因
清泉垃圾填埋场废弃物的堆积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土地的充分利用,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同时也对自然景观造成了影响。另外垃圾场的垃圾主要为城市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及不可降解物,这些化学品以各种方式进入到环境中,对周围的大气、水体、土壤、植物及居民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降低。
3.1土壤污染。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集的场所,这些微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物系统,在大自然的物质循环中,担负着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重要任务。在清泉垃圾场,垃圾任意堆放,占用了土地,导致可利用资源减少,而且填埋处置的不当,污染了垃圾填埋场地土壤环境。残留毒害物质在土壤里难以挥发消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蚀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从而阻碍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并在植物体内积蓄,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加上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长,积累的各种污染物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垃圾中或多或少存在持续性有机污染物,这样的物质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进入水体或渗入土壤中,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长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导致清泉垃圾场的土壤薄瘠质量差,水分水平较低,物种多样性很少。
凡人小事,人间真情。在许多人眼里,环卫工人是平凡的,但恰是在这些平凡的劳动者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不平凡的光辉。近日,笔者从...
[详细]
2019-07-24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