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人体医疗废物是由于医疗活动而脱离人体的无生命价值或者生理活性的器官、组织以及人体滋生物。它的法律属性是物,其所有权归原来的身体权人即患者所享有,不归属于医疗机构或者研究机构。支配人体医疗废物,基本规则是尊重权利、保证健康和防免社会危害
关键词:人体医疗废物;所有权;支配权;规则
从我国的第一个人体胎盘纠纷官司即浙江省嘉兴市市民冷品伟追讨妻子五年前的胎盘,到现在许多产妇追究自己胎盘的下落,向民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这就是对于既是“医疗废弃物”又是民间“圣药”的人体胎盘的权利是何种属性,究竟应当归属于谁?意见的分歧在于,医疗部门认为人体胎盘属于医疗废物,处置的权利归属于医院;而主张权利的产妇则认为从自己身上脱离的人体胎盘,理所当然地应当归属于自己。诸如此类的争论还有新生儿脐带血的采集及脐带血的权利归属等问题。我们认为,由于医疗而产生的人体脱落物、切除物中,尽管目前都认其为医疗废物,但是其中具有性质的差别,有些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有些没有任何价值,甚至有些具有相当的危害性。如何确认这些“医疗废物”的权利归属以及支配规则,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保证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处置权,都是民法应当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人体医疗废物的权利归属及其支配规则,为保护权利,减少纠纷,为解决关于医疗废物的医患纠纷提供学理基础和裁判规则。
一、医疗废物及人体医疗废物的界定
(一)界定人体医疗废物概念的必要性
在现实中,我国界定医疗废物概念的法律依据,是《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对医疗废物的定义。这个定义是: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按照医学的分类,医疗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医疗废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3.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其中病理性废物,主要包括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在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人体医疗废物主要是属于病理性废物的范畴,但《条例》没有进一步区分哪些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属于医疗废物,哪些不应属于医疗废物,因此混淆了有价值的、无价值的、甚至有危害性的医疗废物的区别。正是由于这样的规定,造成了许多医院和医生与产妇争夺人体胎盘的事件,甚至愈演愈烈,一方认为人体胎盘属于医疗废物,无需征求产妇和其家属的意见,可以任由医院随意处置;另一方则主张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权利。
最为典型的表现,是下面这个案例。原告焦某怀孕之后,由于患感冒,在北京大兴区一个无照经营的诊所治疗过,随后其胎儿的胎动逐渐减少,到大兴区旧宫医院治疗时,胎儿已经没有胎动,诊断为胎儿死亡,如果进行阴道分娩,可能会对焦某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焦某转院到北京某医院进行剖腹产手术。2005年3月4日凌晨2时10分,焦某在该医院进行剖腹产,产下一8斤重的死胎。焦某及其夫向警方举报无照经营诊所非法行医,需要对死胎进行尸检以作为证据,但是,焦某等在找到该医院的医生要求领回死胎的时候,医院告知他们,该死胎已经作为医疗废物被处理掉了。其理由是,法律意义上的尸体是“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死胎在母体中就已经死亡,没有经历出生的过程,因而不是尸体,而是应当像胎盘等一样按照医疗废物对待,院方有权自行处置。如果患者需要保存,则应当事先声明并交纳保存费用方可。焦某向丰台区法院起诉,请求医院精神损害赔偿等损失4.5万元。
这一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正是在于对死胎这类“医疗废物”的法律属性的确认。如果不能够正确界定医疗废物的概念,就无法解决所谓医疗废物的权属以及支配的规则。因此,在给医疗废物下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是极为必要的。
(二)界定医疗废物概念的借鉴和比较
目前,各国对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概念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定义卫生保健废物,认为这种废物是指卫生保健机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物及各个分散点(如家庭卫生保健所)产生的废物。他们认为,可以将卫生保健废物分为一般性废物和危险性废物,其中将危险性废物分类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组织、体液)、锋利物、药物性废物、遗传毒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含重金属的废物、高压容器、放射性废物。
我国历来重视塑料包装废物的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减少发泡塑料餐具、超薄塑料袋、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塑料包装使用,以...
[详细]
2021-08-13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