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环境效益
随着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思想被人们所接受并推崇,消费者的消费观发生了很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生活。手机逆向物流的实施,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机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手机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可以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
三、手机行业发展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一) 废旧手机数量的增加(市场本身的巨大、三G的推动、大量山寨机出现)
手机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寿命周期短,更新速度快。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高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也促进了手机的消费。目前,我国已是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且人们对手机功能的需求并在不断增加,从而将加快人们更换手机的速度,因此产生的废旧手机的数量也是庞大。
诺达咨询对现有手机用户更换手机的时间周期进行了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90%以上的用户手机更换时间都在2年以内,两年是现有手机用户更换手机的临界点。所以当未来手机市场达到饱和后,可以保守预测手机更换比率基本上为两年为一个周期。其中山寨手机用户更换的速度更快,70%的山寨手机用户在使用一年内就会更换手机,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国外手机使用时限水平。
如今,3G手机的浪潮此起彼伏,随着3G手机商务化、技术的成熟,手机市场又将迎来一个更新换代的高潮,这无以对手机逆向物流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二) 废旧手机的危害和资源再利用的经济效益
1、 废旧手机的危害
手机废弃前后的材料成分基本保持一致,其主要材料为塑料,很难自然降解,任其散落中环境中会造成严重污染。现在很多回收处理处是将其焚烧处理,这样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不利于人体健康。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大量的有害金属,如铅、锌等。特别是手机电池,一块手机电池相当于100块普通干电池的污染量,如果回收处理不当,这些有害物质将渗入土壤和地下水,危及人们的食物链。这些废旧手机已经成为了人类和环境的“无形杀手”,因此,发展手机逆向物流,对“问题”手机进行正规的无害化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资源再利用
手机的体积很小,但是它所包含的金属种类却很多,对废旧手机进行回收,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很多价金属和再资源,并可将这些再生资源重新用于工业生产。例如:美国公司Recellular每年回收50万只手机,将其中不能再进行翻新的产品进行电池和机身分开回收,回收的机身运到另一间名为Sims Recycling Solutions的公司,由专门的生产工序进行回收,并做成铺路用的材料。剩下的则为手机中的贵金属,第一吨的手机中可以回收出2.2公斤的银、260公克的金和85公克的钯。算起来每只手机可以回收出价值1美元的贵金属。可见手机逆向物流不仅可以充分资源,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
(三) 缺乏真正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系统
说到手机回收,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街头小贩,这些小贩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而回收旧手机,但是他们只是对手机进行翻新或是拆解后只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零件,剩余的作为垃圾处理,这样的做法使得电子垃圾分布得更广,加大了处理难度。还有很多垃圾处理站是将手机垃圾视为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而手机垃圾与一般的生活垃圾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样混杂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2005年,中国移动携手摩托罗拉、诺基亚联合发起“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公益行动。 约 1000 家中国移动自办营业厅和摩托罗拉、诺基亚各约 150 家销售中心、维修服务中心将长期设立专门用于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的“绿箱子”。手机用户可以选择就近地点将已经废弃的手机及各类配件投入其中。该行动所回收的废旧手机及配件将由中国移动、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方共同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中部分成分进行回收再利用。这项计划的影响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但是其影响和成效还是比较有限的,手机回收的方式也过于单一,而且该计划重点关注的是手机的回收,并未涉及到废弃手机的资源化再利用。但“绿箱子环保计划”,率先在国内探索了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机制,是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一次具体的有益探索,其将会为我国探索符合国情的生产者承担责任的方式及为相关立法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手机逆向物流的构成要素及实施难度分析
(一) 手机逆向物流的构成要素
1、 手机逆向物流中废旧手机的来源
手机行业逆向物流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机在包退期,消费者的退货;手机在包换期的更换;手机在包修期,顾客进行的维修;手机质量不合格时,厂家的召回;手机到达使用寿命时,厂家的回收等。因此,手机逆向物流中废旧手机来源这些活动中,成为手机逆向物流的物质基础。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