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标准方面
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研究较早,已形成较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包括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及相应的设计、施工规范。如韩国的《不同用途的再生骨料品质标准及设计施工指南》、日本的《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德国的《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等。我国在建筑垃圾再生方面的标准规范很不完善,没有一个行业或国家技术标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无法提供系统完善的技术支持。
3.4再生产品及用途
国外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主要是不同规格品质的骨料,主要用于建筑物地基回填、道路垫层、混凝土结构工程等。在国外一般仅对再生粗骨料有利用,对细骨料应用很少,而且在建筑垃圾再生过程中,追求将骨料表面的水泥浆体完全剥离,呈现天然骨料的外形和品质,因此经过一系列破碎、筛选之后,其再生细骨料的粒形、级配等品质都有很大程度降低,基本无法在混凝土中使用。国内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主要是再生砖、砌块用骨料,而对再生粗细骨料应用于混凝土工程尚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推广使用。
4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对策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要经历产生、清理、运输、存放、分拣、分类处理、形成产品、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环节,涉及范围广,处理周期长,牵涉部门多,需要考虑法律、政策、技术、管理、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的收集、分类处理、综合利用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要想真正解决建筑垃圾问题,实现建筑垃圾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环,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循环的利用,并把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小,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4.1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和监督执法工作
要尽快制订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科学的建筑垃圾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强化建筑垃圾的源头管理,提高条款的可操作性,避免指标空泛。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如建筑垃圾环境许可、建筑垃圾处理申报批准、建筑垃圾限量产生等。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尤其是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建筑垃圾大量排放、随意排放和低水平再生利用,使建筑垃圾资源化由行政强制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4.2制定建筑垃圾再生规划
根据具体国情,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规划,以指导全国及各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4.3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归口管理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层面,只有加强归口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合理组织协调,才能将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堆放、再生、利用全过程管理落到实处。
4.4强调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
源头控制即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减量第一要从工程设计、材料选用等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数量;第二要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组织和监管,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返工、维修、加固甚至重建工作;第三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料尽可能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减少转移的建筑垃圾量;第四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扩大使用标准化的预制构配件、全面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等;最后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倡导整体浇筑、整体脱模,以减少施工期间建筑垃圾的产生。
4.5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产业发展
国外先进经验表明,要真正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形成产业并获得发展,必须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推向市场,走市场化的运作路线,鼓励国内外投资经营者参与建筑垃圾处理和经营。而政府要从政策上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运用政策、价格、财税、奖励等多种手段,保证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有一定的收益,才能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另外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品,政府工程要首先带头使用,鼓励房地产商积极使用,提高建筑垃圾利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才能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产业化。
4.6加快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我国对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虽然有一定的成果,但缺乏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能力,并且设备陈旧落后,与技术的全面推广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要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必须从提高建筑垃圾的分选水平、处理能力、再生骨料的品质和质量的稳定性、加快再生混凝土及制品的产品开发、研发适用的施工工艺等技术环节入手,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
4.7建立并逐步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标准体系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