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我国与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的比较入手,作了垃圾收集状况、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处理等三个主要方面的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的对策,着重强调要形成包括“规范的垃圾分类和畅通的回收渠道”在内的垃圾回收体系。
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回收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堆积如山的垃圾在侵占土地浪费资源的同时,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据建设部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全国668座城市共清运生活垃圾1.46亿多吨,而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其中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围城”之中。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而且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达国家通过普遍采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方法,已经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多大的差距,怎样的差距?让我们以日本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1垃圾收集状况比较
1.1日本垃圾分类收集状况
在日本垃圾大致可分为4大类型:可燃垃圾、不燃垃圾、资源垃圾及大型垃圾。
一般垃圾或可燃垃圾:即可以焚烧的垃圾。主要包括厨房垃圾、草木、纸尿裤等。
特殊垃圾或不燃垃圾:指的是不能或不宜焚烧的垃圾。
主要包括塑料制品、玻璃、陶瓷器、干电池、像胶制品及小型金属制品(手表、照相机等)。
资源垃圾:包括空瓶、空罐等。空罐:饮料、调料、日用品等体积小于一斗罐的金属制空罐;空瓶:饮料、调料、日用品等体积小于一升瓶的玻璃制空瓶。
大型垃圾:包括自行车、电冰箱、电视机、毛毯、吸尘器、石油炉、衣柜等大宗物件。此类垃圾一个月收一次,一个家庭一次限于5件以内。
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分类回收是垃圾资源化的一个重措施,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日本的公共场所,如自动售卖机旁、停车场、机场、火车站、风景区都有形状各异但标识相同的垃圾分类回收箱,就是北九州市的一个小山顶上,也放置着垃圾分类回收箱。居民区内,则有不同日期回收不同垃圾的通知。每年的12月份,位于日本南部的熊本市的居民,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挂历:每月的日期都由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在挂历的下方注有说明: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何种垃圾。挂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都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都包括哪些,使人一目了然。有了这张挂历,在这一年里,人们都要按照挂历的规定来扔不同的垃圾。
1.2我国垃圾收集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的垃圾收集方法为混合式收集,不同性质、成分的垃圾混合在一起。目前大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仍采用混合收集,如干电池、废油等未经分类直接进入垃圾,不仅增大了垃圾的运输和填埋量,而且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和难度,造成有用组分的资源损失。面对经济大潮,垃圾回收受自身经济利益驱动,垃圾无序回收,大量的拾荒者涌入城市回收垃圾,多为选择性的回收,结果不可避免地抛弃一些有价值的物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丢弃的垃圾仍是一种资源。同时,它们很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改变地貌形态、有碍观瞻、挤占并污染农田、恶化大气和水的质量等。
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进行分类收集的重点是废纸、塑料、金属和有毒有害的废电池。这些试点城市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实践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分类收集实施原则、指导思想和方法。如广州市,他们让市民先将生活垃圾粗分为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和有毒有害3类,再由分拣中心进行细分类和加工,这样更有利于分类收集工作的开展。其它如北京市结合申办奥运会,把分类收集作为建设绿色北京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系统性、广泛性、有序性”的指导方针,率先从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废纸分类收集,推广使用再生纸办公。
南京市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小区保洁员、居民、物业管理公司和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厦门市从2001年6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分类回收体系,并在鼓浪屿全区实行了分类回收。2001年建设部组织制订了有关分类回收的技术标准《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与标识》、《垃圾分类收集名词术语》和《垃圾分类收集统计与评价指标》,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日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和设施,分类收集日趋细化,手段日趋成熟,垃圾分类回收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我国一直沿用过去的垃圾混合收集方法,给资源回收及处理带来极大困难。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的8个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经过几年的实践,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确实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垃圾的分类还比较初级,完善的分类回收体系还在探索和发展中。
环卫科技网讯,7月1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南京市溧水区永阳街道2021年小区垃圾分类设备采购及服务项目采购结果公告。该项目中标方...
[详细]
2021-07-02
中国环卫科技网









2020全国厨余(餐厨)
2020全国厨余(餐厨)
2020全国厨余(餐厨)
2020全国厨余(餐厨)
环卫科技网公众号
环卫微学院公众号
乐分圈微信公众号
厕重点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