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为了解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在附近村庄(如上山良村)设置一个大气测点,每年冬、夏两季各进行一次大气监测,监测项目为总悬浮物、Pb、Cd、Hg、Hcl等。
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1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文昌市垃圾处理目前收集手段落后,仅作简易填埋,处理率低,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解决日益突出的城镇生活垃圾问题,还通过有效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该项目的建成,使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所以,此工程的建设具有较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2环保投资估算
本工程环保设施投资1498.8万元,主要用于烟气净化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除臭系统、飞灰固化车间土建、渗沥液处理站土建、绿化工程、烟囱等方面。
8公众参与
8.1 公众参与方式
1、公告:2次,公告范围包括大观村、青山村、上山良村、后僚村、后村、宝田村、内村等。
2、公众调查:调查走访8个村,调查内容:(1)对建设项目的了解程度;(2)对当地的环境状况满意程度;(3)工程建设存在哪些主要环境问题;(4)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起到什么影响;(5)工程建设能改善当地哪些环境质量问题;(6)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7)对该建设项目的态度。
8.2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格120份,回收了42份,回收率仅为35%。据统计结果,35.7%受访者同意本项目的建设,61.9%受访者不同意本项目的建设,而有2.4%的个人持无所谓的态度。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不同意本项目的建设。经了解,持反对意见的被访个人对本项目反对的理由如下:
①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自身乃至后代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②认为自身为项目建设承担风险,应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
本环评认为,本项目受到部分受访者反对,除了上述理由,其原因还在于老垃圾场长期露天堆放垃圾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使部分受访者产生抵触心理,
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①认为上山良村离本项目厂址较近,有关部门应对该村定期的灭杀蚊蝇、防鼠害;
②定期对本村生活、生产用水跟踪检测;
③投资种植生态防护林,改善本村的生活、生产条件;
④以本村为项目扶持对象,解决本村的就业问题。
因此,建议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加强本项目的宣传,重点宣传项目垃圾焚烧工艺在减少污染方面优点及国内外成功案例;
(2)在建设中重视和加强污染防治,落实各项治理和综合利用措施,确保各项目污染源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3)如条件允许,尽可能在附近村庄招聘职工以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9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1)海南省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25吨/日)拟建在文昌市文城镇头苑青山岭西侧地段,总规划用地160.26亩,总投资12665.41万元。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文昌老垃圾场存在的问题,提高文昌垃圾处理能力,节约土地资源,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
(2)本项目废气主要来自垃圾焚烧后的烟气排放,年排放烟气量3.2×108Nm3/a,大气污染物包括烟尘、NOx、HCl、HF、二噁英等。烟气采用“半干式反应塔+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烟气中各类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能达到标准要求。烟气通过60m高烟囱排放。大气预测结果表明对评价范围内居民点的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本项目恶臭主要来源于垃圾卸料大厅、垃圾贮坑、渗沥液收集池等。其主要成份是H2S、NH3等。上述恶臭源均在封闭厂房内,为负压操作,抽风系统排气送焚烧炉。从环境安全角度要求,需设置300m卫生防护距离。
(3)本项目废水包括渗沥液、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废水产生总量84520m3/a,所有废(污)水经综合生化处理全部回用,不外排。本项目废水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4)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焚烧发电厂房内鼓风机、引风机、大功率水泵、汽轮发电机组等。这些噪声源在采取综合降噪措施后,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焚烧炉产生的炉渣和焚烧飞灰,年产炉渣1.5万吨,飞灰0.2万吨。项目专设炉渣综合利用场和飞灰填埋场处理炉渣和飞灰。炉渣综合利用,飞灰经固化稳定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后,运送至项目厂区西南部的飞灰处理场填埋处理。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6)公众参与的方式有公告和问卷调查。评价期间共发放调查表120份,收回42份。据统计,1,35.7%受访者同意本项目的建设,61.9%受访者不同意本项目的建设,而有2.4%的个人持无所谓的态度。
①进一步加强本项目的宣传,重点宣传项目垃圾焚烧工艺在减少污染方面优点及国内外成功案例;
②在建设中重视和加强污染防治,落实各项治理和综合利用措施,确保各项目污染源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