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层建章立制
各地把旅游厕所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搞好总体规划、保证建设质量并切实加强日常管理。1994年,各省(区、市)组织多方面力量,抓紧了旅游厕所建设总体规划的论证和制定工作,北京市旅游局、市计委和市环卫局等单位联合制定了《北京市旅游景区厕所建设3年规划》,安徽制定了《旅游厕所建设方案》,湖南制定《湖南省旅游厕所工程实施方案》。在此后的几年时期内,各地建厕工作又有新起色,1998年,山西省旅游局制定了《山西省旅游厕所管理暂行规定》,沈阳市制定了《1998年水厕建设实施方案》,海南三亚市制定了《公厕管理卫生标准》,江苏南京市统一制定公厕管理制度和卫生标准。同时,不少景点单位也根据有关要求和市场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内容细、要求严的《公厕管理考核标准》。
(三)有关单位齐抓共管
建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所辖权、管理权,需要各方协调联动,各地在这一过程中较好地利用和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各相关单位聘请了专门设计院设计,负责在所管辖区内公厕建设、管理和维修等相关环节上的工作。例如,沈阳是由全市九个城区和市公园处、市风景管理处、市植物园等12个建厕责任单位及规划、园林、电业、自来水等相关单位,协调行动,共同完成了98年市公厕建设目标;南京市陵园管理局作为该市雨花台风景区主管单位,不向社会“等、靠、要”,利用40万元职工自筹的资金,进行了公厕新建和改造。
(四)政府投入有增加
作为城市公用设施,许多城市政府都加大了对厕所建设的投入。例如,1988年和1989年,北京投资近200万元建设厕所;94-96年期间,共投资3,217万元,新建、改建厕所分别达46座和73座。1994年,安徽省旅游局、财政厅联合下发《安徽省旅游厕所建设专项资助资金使用暂行规定》,决定从199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厕所专项资金100万元,并要求地方按1:2比例资金配套,厕所建设要求外部设计景观化、内部设备和装饰宾馆化,设计图纸和经费预算都需经省财政厅和旅游局共同审定,从而确保了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公厕建设的高标准,1996年以来,共拨出厕所专项资金300万元,在主要景区和交通主干线上建造了28座旅游公厕,与此同时,各地也拨出专款,仅黄山和九华山近几年就落实专项资金近千万元,建造旅游公厕30余座。1994-1996年期间,湖南省共投资763万元,在重点景区和重要旅游线路沿线兴建旅游厕所76座。1994年以来,河北共安排旅游厕所建设项目52个,截至1997年中期,已建成使用33个,建设总投资34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建成使用的旅游厕所达38个,总投资194万元。1998年,四川计划投资1200万元,在主要景区及旅游线路沿线修建三星级厕所40座,并以此为样板,以点带面,加快全省旅游厕所建设上等级、上档次。1995-1997年期间,沈阳投资兴建水冲式公厕155座,仅1998年前8个月,就新建成二类以上高标公厕100座,其中,该市辉山风景区投入了45万元。近三年来,南京对24个主要景区、城区主要干道和公共场所200座公厕进行改建翻新,仅夫子庙地区10座厕所的建设,就耗资200多万。
(五)建设标准普遍提高
各城市按照现代社会对厕所文明所提出的要求,坚决摒弃“挖个坑,搭个蓬”的做法,普遍重视公厕设计的新颖、造型的美观和功能的适用,许多城市在建厕过程中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充分扩展厕所的各项功能并极为重视厕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搭配,塑造出了一批赏心悦目、美观实用的“厕所精品”。深圳市、广州市的旅游厕所,普遍达到中档饭店厕所的水准,广州先河区已建成五星级厕所5座,有的景区的厕所甚至也成了“景点”,在扬州瘦西湖畔,一座红墙绿顶、造型精巧的仿古建厕所被几乎所有初来游客视为景点,每天都有众多游客在其回廊、草坪中嬉戏休息。厦门市举行公厕设计与兴建、改建的评比大赛,促进了各种厕所档次的提高,评出的各项第一名均高于高档星级饭店的厕所档次。昆明市新概念旅游厕所已投入使用,这类厕所外设供喝茶、读报用的阅览室,内有背景音乐,一楼还专设配有扶手、拉手的残疾人通道和单间。在北京,曾组织过公共厕所设计大赛的文明发展基金会已监督建设了38座厕所;十三陵景区定陵161号厕所内设有全市仅有的4个豪华“单间”,内部配置有电吹风、风扇、洗脸盆等设施,均已达到宾馆洗手间水平,一跃成为京城“顶级厕所”;为保护文物建筑的整体风格,故宫、天坛和十三陵等景区的厕所都采用了青转灰瓦的仿古建筑形式;通州区大营旅游度假区投资14万元,在娱乐中心兴建一座面积为60平方米、内设空调、仿古造型的一类公厕;1998年克林顿访华期间,耗资1.5万英镑,在长城附近建成了一个设有座位和空调的西式厕所。此外,各旅游城市近年兴建的旅游厕所基本实现了水冲式,大连市一类公厕为78座,占总数76%;无锡市市区361座公厕全部实现水冲化。
(六)注重综合效益
建厕工作对水源要求高,同时又有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各地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好的环保意识,无上下水系统可供依托的山岳型景点厕所,尽量选择了能使污物自然化解、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合适地点,加强自然通风措施,并采取“生态厕所”、“沼气化粪”等先进技术,以保证厕所外观整洁,内部干净,使用安全,“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已经在旅游厕所建设中崭露头角。例如,大连市在地势较高、引水难度较大的主要景区建造环保厕所,有效解决了公厕方便游客、污染环境的两难问题。扬州市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过程中,新建生态厕所十座。北京八达岭长城城楼因无上下水管道,修建“泰和通”免冲式厕所,河北组织地市旅游局、重点旅游景区负责旅游基建工作50余名同志,专程参观考察北京泰和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和通式免水冲卫生厕所,一些不能有效解决上下水问题的海滩、山岳、森林草原等类型的旅游景区亦将引进这类厕所。此外,一些景区自觉把厕所视为公益事业,着眼于提高综合效益,例如,北京颐和园景区自1999年4月1日起,在一年减收近60万元的情况下,率先在市内公园系统内对国内公厕免费开放。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