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垃圾处理挑战与对策

2017-09-25 《环境保护》 作者:席北斗 侯佳奇 A+  A-

  厨余、纸类、橡塑类在村镇垃圾中的占比较高,与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相似,由此可推知城市消费模式对农村有较大的渗透。近年来,厨余垃圾含量呈增加趋势,这主要与农户生活水平提高、农户传统的庭院养殖萎缩、种养失衡导致有机垃圾就地消纳方式消失有关;灰土类垃圾含量呈下降趋势,与生活用能方式逐渐由农作物秸秆薪柴、煤块燃烧改变为普及电、天然气、煤气有关;橡塑、玻璃、纸类、纺织和金属类可回收垃圾的含量高低可反映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

  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村镇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含量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废旧电池、过期药品、农药瓶(袋)等有毒有害类垃圾含量尽管含量最低,仅占0.71%,但目前这类高危垃圾在我国村镇地区的分类、回收较难,给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城乡转嫁型/乡镇企业垃圾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呈现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蔓延聚集的态势,农村同时承载着自身和城市转嫁的污染,为我国城镇化战略转型带来压力与挑战。由于城市环境监管体系逐年完备,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染流向农村,导致城市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而农村污染却愈发严重。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型化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村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高速发展,乡镇企业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相叠加,形成了新的复合污染。

  此外,城市“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政策,使一些低端制造业或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开始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转移,导致村镇传统环境问题和新型环境问题逐渐共同显现,如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叠加等现象造成农村环境问题极为复杂。

  乡镇企业的固体废物污染重点是乡镇工业造成的污染。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水平低、污染治理难的造纸、制革、电镀、印染、水泥、煤炭等行业。2014年,我国工业固废年产量达32.9亿吨,在所有工业固体废物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56亿吨,占总量的98.9%,综合利用率为62.1%。倾倒丢弃量59.4万吨。据相关调查显示,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为121.6万个,占乡镇工业企业总数的16.9%。一些欠发达地区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纷纷到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在利益的驱动下引进了一些因环保问题需要整治的产业,“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带来了“垃圾污染转移”,给村镇垃圾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2我国村镇垃圾处理的主要形式

  与过去相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乡镇垃圾产生量巨大,且成分复杂,以往传统的就地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被自然所消纳。随着国家社会对村镇垃圾问题的逐渐重视,不少村镇开始提供垃圾处理服务。目前,村镇垃圾处理主要包括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主要形式。

  集中处理

  集中处理即“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焚烧或填埋是其主要终端处理手段。由于我国村镇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相较城市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垃圾填埋因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适应性强,今后仍然将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但是部分村镇的填埋法无害化程度低,一些简易填埋堆在路边随处可见,产生的大量渗滤液对农业用地和居民用水造成了潜在的威胁。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城乡转嫁型垃圾,也将为村镇垃圾填埋带来新的挑战。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