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帷幕灌浆防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艺
2012-04-09
矿业研究与开发
作者:丁浪平
A+ A-
(4)水灰比的选择与变换。按设计要求选择了7个比级的水灰比。在灌浆过程中,根据压水试验测得的吸水率大小,选择合适的初始水灰比,一般情况下以5:1稀浆开灌,当单位吸水率较大时,以3:1作为开灌的水灰比,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加浓,但浆液浓度一般不大于1:1。
(5)灌浆压力。灌浆压力是控制灌浆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不引起受灌地层产生有害扰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较大的灌浆压力。本工程设计的灌浆压力见表1和表2。施工中,压力值取孔口压力表指针摆动的中值,未考虑浆柱压力,这对保证灌浆质量是有利的。拦污坝上游排Ⅲ序孔第5段及以下段的设计压力为1.5MPa,按现有的工艺,下橡胶栓塞止浆较难满足要求,因而灌浆时采用1.3MPa的压力。为了保护好混凝土压盖,混凝土压盖段、接触段和全孔灌浆段的灌浆压力不得大于0.4MPa。西侧垭口部位在进入中风化层后,灌浆压力在表2所示的设计压力值上适当增大0.1~0.2MPa。
(6)灌浆结束标准。当灌浆满足下列要求时,可结束灌浆:在规定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60min;或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90min。
(7)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帷幕灌浆过程中,当出现地表冒浆、串浆、耗灰量过大、灌浆不起压以及遇到断层破碎带的情况时,采用下列措施处理:采用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等方法;采用间歇灌浆的方法,间歇时间10~30min;两孔之间出现串浆现象时,采取一孔封堵,一孔灌浆,或两孔同时灌浆;采取上述措施处理无效时,则停灌待凝,扫孔复灌,待凝时间视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8~24h,若一次复灌达不到结束标准,则重复待凝、扫孔灌浆,例如,拦污坝下游排67号孔的4.40~10.0m灌段反复待凝灌浆达10次,历时91h,纯灌时间31h05min,注入水泥15.3t;遇断层破碎带时,采用跟管钻进下行法钻灌工艺施工,为了确保灌浆质量,要求终孔段灌浆完成后,每拔一次套管,增加1次全孔灌浆,三层套管增加2次全孔灌浆。
(8)单孔隐蔽工程验收。当各灌段的灌浆满足设计要求后,经施工方自检合格,进行单孔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封孔工作,否则须重新钻灌施工,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9)封孔质量控制。封孔时将钻杆置于孔底以上0.5m处,向孔内输入0.5:1的水泥浆,在排尽孔内稀浆且返出0.5:1的浓浆后,提出钻杆,然后于孔口用0.3MPa的压力压入浓浆,直至无空隙为止,一般维持稳定1h以上,再封孔口并做上标记。
4灌浆质量和防渗效果
4.1水泥注入量
随着帷幕灌浆按施工的孔序、排序推进,单位水泥注入量呈明显递减的趋势。北坝肩段下游排的平均单位水泥注入量为95.32kg/m,上游排为60.48kg/m,中间固结排为37.13kg/m;主坝段下游排为102.96kg/m,上游排为52.42kg/m。在北坝肩段下游排,单位水泥注入量大于100kg/m的孔段有14段,占灌段总数73段的19.2%;上游排有6段,占灌段总数73段的8.2%;而中间固结排只有1段,占灌段总数47段的2.1%。上游排比下游排减少11.0%,中间固结排又比上游排减少了6.1%。在北坝肩段下游排,单位水泥注入量小于20kg/m的孔段有37段,占灌段总数73段的50.7%;上游排有39段,占灌段总数73段的53.4%;而中间固结排有34段,占灌段总数47段的72.4%。上游排比下游排增加2.7%,中间固结排又比上游排增加19.0%。这说明,随着灌浆施工的进行,一些较宽大的裂隙己逐步被水泥浆体所充填,灌注浆液的扩散范围不断缩小,可灌性愈来愈差,灌浆效果明显。
4.2单位透水率
为检验施工质量,进行了钻孔压水试验,试验方法同灌前压水试验。共布置了21个质量检查孔,质量检查孔占帷幕孔总数的7.0%。单排帷幕的检查孔沿帷幕中心线布置在两灌浆孔之间;双排帷幕的检测孔布置在两排灌浆孔间的中心线上;在岩石破碎地段、耗浆量大的部位及钻灌过程中曾发生过孔内事故的地段,布置了一定量的检测孔。帷幕灌浆质量要求达到双排帷幕的单位透水率不大于1Lu,单排帷幕的单位透水率不大于3Lu。压水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西侧垭口帷幕检测孔3个,压水试验10段,合格9段,合格率90%;拦污坝检测孔18个,压水试验62段,合格58段,合格率93.5%。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随着帷幕灌浆按施工的孔序、排序推进,岩体的渗透性逐渐下降,防渗帷幕逐渐形成。如北坝肩段下游排的平均单位透水率为19Lu,上游排为3.3Lu,中间排为2.4Lu;主坝段下游排的平均单位透水率为3.8Lu,上游排为2.7Lu;南坝肩段下游排的平均单位透水率为9.7Lu,上游排为4.7Lu,固结排为2.1Lu。就北坝肩段而言,上游排的平均单位透水率比下游排下降了82.6%,而中间固结排的平均单位透水率又比上游排下降27.3%。可见,灌浆效果是十分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