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拦污坝的帷幕灌浆原设计布孔方案
根据5段灌浆试验成果和两次专家评审意见,并经多方案比较,最后经设计院设计变更确认,在大坝坝基南、北坝肩段增加一排固结灌浆孔(见图2)。其轴线距上游排0.40m,距下游排0.60m,孔距为2.0m,增加38个灌浆孔;在灌浆试验段和断层破碎带位置增加加密灌浆孔16个;在拦污坝北坝肩段北侧,为了防止绕坝渗漏,增加7个灌浆孔(单排),孔距2.0m。
图2变更的帷幕灌浆布孔方案
西面分水岭帷幕原设计为单排帷幕灌浆孔,孔距2.0m,灌浆孔数为36个,采用无压重灌浆技术。根据灌浆试验成果,对断层破碎带段作了既加排又加密的设计变更。加排轴线位于原设计灌浆轴线的上游,排距0.80m,孔距1.0m,布置12个灌浆孔;在原设计单排帷幕的断层破碎带附近增补3个灌浆孔,使原设计灌浆孔加密至孔距1.0m。
3灌浆施工工艺
本工程的帷幕灌浆采用纯水泥浆液“小口径、自上而下、分段钻灌、浆液孔内循环”的工艺。
3.1灌浆材料
水泥采用湖南新生水泥厂生产的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经检测,该水泥符合SL62-94灌规的水泥质量标准。灌浆用水采用清洁的山塘水、山泉水或自来水。
3.2主要设备器材
成孔采用100型和150型油压回转钻机。制浆系统由搅拌机与储浆罐组成,储浆罐为配套设备,容积1.2m3,配有3kW电机用于慢速搅拌浆液;灌浆泵为BW250型泥浆泵。此外,配有压力表和旋翼湿式水表。
3.3钻灌方法与工艺
采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成孔,遇断层破碎带以及孔壁坍塌时,采用套管护壁和跟管钻进的方法。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钻灌施工次序遵循逐渐加密的原则,先下游排,后上游排,再中间固结孔,同排孔又分3序孔施工。
(1)灌浆孔孔径及孔深。钻孔开孔口直径一般为Φ91mm,要求不小于Φ75mm,并设置孔口管,根据岩芯的完整情况换径,最小孔径不小于Φ59mm。设计孔深为基本孔深,并以单位透水率q值控制。钻孔均设计为90°的垂直孔,孔底最大允许偏差是:孔深小于或等于20m时,为0.25m;孔深小于或等于30m时,为0.5m;孔深小于或等于40m时,为0.8m;孔深小于或等于50m时,为1.15m。
(2)钻孔冲洗及简易压水试验。当钻完一灌浆段的钻孔后,向孔内下入导管,以大流量清水冲洗孔壁,直至孔口返出清水,再持续10min,且总冲洗时间不小于30min,冲洗压力为0.2MPa。清孔完毕后,进行灌浆前的简易压水试验,试验水压为0.2MPa,每5min读一次数,试验结束的标准是:连续4次读数的压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连续4次读数的流量均小于1L/min。
(3)灌浆压力及水灰比。设计的灌浆压力见表1、表2。灌浆水灰比可分为7个比级,即5:1,3:1,2:1,1:1,0.8:1,0.6:1和0.5:1。
3.4灌浆工艺控制要点
(1)孔斜的控制。为了保证帷幕的连续性,有效地控制钻孔偏斜十分必要。施工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钻机安装平稳、牢固;开孔前校正钻机立轴角度,经检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钻;开孔、变径时,实行轻压、慢速钻进,待钻进0.5~1.0m后再开始正常钻进;保证孔口管安设的垂直度;在钻孔过程中进行孔斜测量和控制。
(2)钻孔深度控制。钻孔深度按设计深度和终孔段单位透水率q的大小来控制坝基部位以q≤1Lu作为终孔标准,西侧垭口以q≤3Lu作为终孔标准,若压水试验得的q值大于此终孔标准,则需加深钻孔,西侧垭口断层部位的孔深原则上控制在80.0m标高,钻孔深度需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校测认可。
(3)灌浆段长度。西侧垭口灌浆段长度第1段为0~3.0m,第2段为3.0~6.0m,以后每5.0m一段,终孔段可不受限制,但不超过10m。拦污坝灌浆段长度按下列原则控制:混凝土压盖与基岩接触段段长度控制在2.0~3.0m,以下段长为5.0m,终孔段可不受限制,但不超过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