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围绕大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实际工作,通过对转变管理理念、变革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引进管理技术这四项关乎当前环卫事业创新之关键要素的探索与实践,阐述笔者就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环卫体制改革与发展思路的观点。
关键词:环卫事业;改革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技术
随着环卫事业体制改革渐入深水区,改革的实践探索也逐渐从对某一方面、某个问题的解决转向了系统推进、整体建设;逐渐由对“人、财、物”的浅层次变革转向对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性变革。“怎样在千头万绪的探索实践中抓住工作主线进行重点突破”、“怎样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深化改革的新思路”不仅是摆在每一位环卫行业决策者面前的新课题,更是每一位环卫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做为环卫行业的一级党委书记,在经过认真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之后认为,当前环卫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是要从“理念——体制——机制——技术”入手,全面系统地推进改革进程。
一、如何以转变管理理念来适应新形势
在大连,日新月异的城市环境建设,让环境卫生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众所周知,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长足发展,今天的大连已初步具备了向现代化国际都市迈进的基础设施实力、政府调控能力、对外开放魄力、良性发展潜力和国际知名的城市魅力,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实力,铸就了大连的城市品牌。而最能让这块品牌闪闪发光和最具直观效果的就是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比如:具有现代风格的环卫设施和作业方式,组成了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城市环境卫生监察与管理体系,构成了政府调控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标准的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公共卫生间的人性化管理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等等,体现了城市文明进步的基本特征。由此看来,大连环卫事业的些微进步均有助于城市品牌的树立,而城市品牌的树立又重新向环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大连环卫工作者必须转变旧的管理理念。如果说具体的环卫工作千头万绪,容易使人目标茫然,那么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就是环卫事业发展之“纲”,纲举才能目张。
首先,树立全新的环卫事业发展理念,要摒弃“只见点,不见线和面”的单一管理思维,要树立全方位的管理思维。就垃圾处理而言,以往的着眼点往往仅局限于某个路段清扫是否按时保质完成、垃圾是否被及时清运等等。的确,这些具体工作是确保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基础,我们当然应予以重视,而且在新的城市发展形势下,要更加高质高效地加以完成。但是,作为一个行业的决策者,必须纵观城市发展需要,不断提出宏观性的发展思路。从2007年开始,我们针对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垃圾处理物流化管理体系”的新思路,这一思路的基本线条是:源头垃圾实行分类收集——运输环节实行转运为主、直运为辅方式——末端处理实行标准卫生填埋和即将实行的焚烧处理。所谓“物流化管理体系”是指垃圾处理形成一种循环链。即源头垃圾实行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从而减少垃圾混合装运造成的再生资源浪费和垃圾运输量,再生资源又可回到工厂作为生产原材料;垃圾在中转站压实装运,既减少垃圾亏载造成的运输成本增加、中途污水洒漏现象发生,又减少末端填埋量,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减少土地占用量;同时可提高焚烧处理的低位发热值,还可使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作为日常生产或生活中的热源。由此看来,垃圾物流化管理体系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其次,树立全新的环卫事业发展新理念,要摒弃“被动完成任务”的僵化管理思维,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监控。就环卫作业质量监督检查而言,我们变明察暗访“月月制”为“天天制”,将原来每月两次的检查评比改为现在的全天候检查评比,从而使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和旱厕掏挖、道路清扫保洁等作业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此外,环卫处还开通了门户网站,设置网上“公众服务”信息窗口和互动热线,主动开门迎接广大热心市民积极参与到环卫部门的作业监管中来。当市民对本市某一区域的环卫工作有意见和建议时,就可以通过以上多种方式投诉和举报,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系列的举措促使大连市的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市民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投诉率明显减少。
可见,作为市一级环卫部门,其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必须宏观于区一级的环卫作业单位,既要见点,又要连点成线,继而连线成面、连面成块,以至无穷。这样就会全方位地发现问题、预测未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出击,实现环卫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如何以改革管理体制来应对新情况
管理体制决定事业兴衰。合理的管理体制能有效促进事业发展,反之,则会使事业的发展捉襟见肘、举步维艰。众所周知,公益性事业单位大多承担着某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多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单纯对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环卫体制进行某一方面的局部改制,是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新要求的。因此必须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管理体制得到全面的理顺、健全和优化。